江海清(1926年—2012年),江西丰城人。1951年加入民建。曾任武汉民建副主委、秘书长,市政协常委,市青联委员,武昌区政协专职副秘书长(常委),武昌区人大代表,市民建顾问。
一、参加全国工商青年大会
1926年10月1日,江海清出生于江西省丰城市石滩乡,他的父亲在武昌民主路上开了一家名为江万盛的木器店。江海清先后在武昌、湖南读完小学和中学。1947年秋,他考入武汉中华大学中文系。1949年,江海清休学,协助父亲做生意,时年24岁。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1950年,在抗美援朝捐献武器的高潮中,江海清在行业里积极带头捐献,被评为“捐献工作模范”。1951年,江海清接父亲的班担任江万盛木器店经理。在“五反”运动中,江海清主动交代木器店存在的问题,得到职工群众和行业的谅解。1952年3月,武汉市反贪污联合检查委员会武昌区第五分会召开群众大会,对江海清宣布解放,结论为“基本守法户”。同年6月29日,最后审定为“守法户”,免予退财补税,并被推荐为武昌区第五分会委员,担任清理组长。在清理组长这个岗位上江海清严守纪律,坚持原则,较好地完成了清理工作任务。为了响应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江海清还劝说父亲卖掉首饰增资,使企业资金周转灵活。同时,他还积极参加该分会所属图书、文化用品、印刷、煤建、木器、木板、旅社、理发、浴池、汽运、照相及新亚造纸厂等行业企业工商业者的各项学习活动,在协助退财补税和守法经营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全行业公私合营后,江海清任公私合营江万盛木器厂厂长。从1953年起,江海清经组织推荐担任市青联委员。
1956年2月17日,江海清前往北京参加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举办的全国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大会成员。在北京,他见到了时任民建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领导人的黄炎培、陈叔通、李烛尘,还见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全国总工会主席赖若愚、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全国青联主席廖承志等领导同志,并且聆听了他们的讲话。最令他难忘的是,还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合影留念。50年后的今天,只要一想起此次会议,江海清就会说:“这是我人生的最大幸福和光荣,我终生都感到热乎乎的!”
怀揣这颗热乎乎的心,在以后的岁月中江海清经受住了许多的考验,挺过了许多的磨难,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
二、与民建一起成长
1951年下半年,江海清由时任武昌区工商联副主委吕道信、武昌区红十字会负责人万协吕的介绍加入民建,不久,就担任武昌区民建第二小组组长,后小组撤销改为支部,江海清担任支部主任。1952年1月3日,武昌区工商联换届,他被选为常委,兼竹木制品同业公会主委。
1953年,江海清任武昌区工商联宣教委员会主任,曹立庵任副主任,两人负责全区工商业者的学习工作。当时学习的要求是每一户工商业者都必须参加。为便于工商业者就近参加学习活动,又按街道成立工商大组,和按行业组织骨干学习。江海清和曹立庵经常在晚上骑着自行车到各组了解学习情况,并参加学习和讨论,帮助工商业者认清形势,打消顾虑。
1957年夏,武昌区成立民建工委会,江海清任武昌区民建工委会副主委;1958年,任武昌区工商联专职副主任秘书、副主委。不久,为了适应形势需要,武昌区工商联将原宣教委员会改为武昌区工商业余政治学校,江海清担任校长。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中,江海清任领导小组成员,并兼办公室主任。他一方面自己打消顾虑,积极向中共党组织交心;另一方面,他在工作中诚恳耐心地做好会员的宣传动员工作,帮助他们积极投入运动。在此阶段,江海清还用“拂之”的笔名,在“两会”中央和市“两会”的刊物上积极报道会员们学习的情况,同时,也写些小品和杂文,对运动中的某些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论。
1959年12月16日,民建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与全国工商联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同时召开(即民建及工商联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神仙会”)。时任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和武汉市民建及省市工商联主任委员的华煜卿任湖北省代表团团长。江海清作为湖北省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期间,江海清写了一篇《温故而知新》的体会文章,发表在当时全国工商联的刊物《新工商》1960年第一期上。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江海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和磨难。但是无论多苦多难、多么委屈、多么想不通,他始终坚持对中共的领导不动摇,正确对待遇到的一切苦难、委屈和一切想不通。当时,红卫兵对工商业者的要求一般是背诵“老三篇”,江海清却增加了背诵《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有关章节,他认为多学这两篇,对改造立场、观点,正确对待遇到的问题和加强对党的信念是非常有益的。
1970年,江海清到武昌区“五七”干校参加学习和劳动,去干校前他的体重只有50公斤,体弱多病,属乙等劳动力,然而,他在劳动中却干出甲等劳动力的活儿。割麦、收谷别人挑一副担子,他却一肩挑起两副担子,还和别人合抬起重达400多斤的一大铁桶油上、下船。当时干校中流行一种说法是“好好干,回武汉”,大多数人在两年半后便分批调回武昌了,他却和少数几个人继续留在干校食堂工作,成了“干得好,回不了”的人。直到1973年8月,因武昌区委统战部督促落实政策,他才调回武昌区安排在群英建材厂搞统计工作。
1981年,江海清调任武昌区土产公司副经理。1982年,调任武昌区政协专职副秘书长(常委)。1984年1月2日,江海清调到武汉民建机关工作,补选为副秘书长,同年5月换届时,被选为秘书长。1986年6月30日补选为副主委。江海清在市民建机关工作期间,在发展和巩固组织以及建立企业支部等工作上尽心竭力。在分管培训工作时,认真贯彻“两会”中央的培训方针,和其他同志一道,培训了一批工商专业人才。在市“两会”与武汉大学管理学院合办武汉大学管理学院汉口分院期间,他和其他同志一起,为武汉市培养了一批企业管理人才。他还负责武汉民建的集体提案工作,在他勤奋努力的工作下,武汉民建集体提案的质量和数量有了很大的改观,多次获得市政协的表彰。
三、政协提案冠军
江海清曾任武昌区一至五届人大代表,武昌区政协五、六届委员(常委),市政协六届委员,七、八届常委,省民建常委等职。这些职务给江海清提供了广阔的参政议政舞台。
市政协八届四次大会江海清的个人提案数为41件,五次大会个人提案数为63件。两次大会江海清的个人提案数创下武汉市政协委员个人提案数之最。这是一个至今无人超越的个人提案数量。
江海清的个人提案不仅是数量多,其质量也很高。江海清曾两次参加市政协提案交流大会并作大会发言。江海清的个人提案受到提案承办单位的普遍好评。1997年7月2日,中共武汉市委工业工委、武汉市经济委员会等单位在对江海清的个人提案的回复中说:政协委员江海清先生积极参政议政,关心企业发展,精神可佳,令人敬佩。他提出的“关于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建议”很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值得借鉴和采纳。这种积极参政议政的意识和关心、爱护我市工业企业发展的政治热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江海清提出的“建议设立候车站棚、站牌、公交车上禁止吸烟和改善服务质量”的提案,被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和公汽公司所采纳。江海清是政协委员中最早在个人提案中建议对汉口江滩进行全面规划和改造,使其成为集旅游、文娱、体育、休闲为一体的江滩景点。江海清也是政协委员中最早在个人提案中建议要建设江汉路步行街。如今,江海清所提的建议已成为现实的美景。
江海清的提案成果受到传媒的广泛关注。1994年4月23日《人民政协报》刊登了《归来“中国精神”》一文,对江海清在市政协全会大会上的发言内容作了较长篇幅的报道。从1991年6月至1997年3月,《长江日报》《武汉晚报》先后以《政协委员江海清疾呼要理直气壮地倡导“中国精神”》《皇族帝族为何心仪贵族,这宫那宫硬着头皮称宫》《风雨同舟情更深》《古稀委员江海清关注平常百姓事,一年心血写成40件个人提案》等为题,先后对江海清的事迹作了10余次的报道。武汉电视台曾以“提案冠军”为题对江海清进行了专访录像。1992年,江海清荣获年度优秀政协委员;1994年,荣获市政协“五个一”活动先进个人;1995年,荣获年度优秀先进政协委员。他的个人提案《建议对养狗要迅速立法》《建议重要路口应设红绿灯》《政府要抓名牌企业要创名牌、保名牌》等荣获优秀个人提案。
四、京剧合唱团团长
1997年3月,江海清退休了,开始了他另一段精彩人生——他当上了武汉市政协老委员联谊会京剧合唱团团长。
1999年11月,武汉市政协成立了老委员联谊会京剧艺术研究社。2003年12月,老委员联谊会京剧艺术研究社更名为老委员联谊会京剧合唱团,团员有60余名,江海清任团长。江海清对这项新工作投入了满腔的热情。江海清家住武昌,离位于汉口的市政协机关较远,然而京剧合唱团每周两次的活动,他到得最早,走得却最晚,直到最后一位团员离开。遇到雨雪天或身体不适时,他也要赶到活动现场。他对京剧合唱团事必躬亲,对每件演出服的设计、对每次活动的安排部署、对每次活动的计划与总结,乃至对每个团员的要求、协调团员之间的关系等等,他都要细致周到地解决好、设想好、安排好、撰写好。团员们对他的评价是:对人宽厚、平易近人、大肚容人、坚持原则。为了使京剧合唱团的活动步入正轨,江海清撰写了《武汉市政协老委员京剧合唱团章程》。老委员联谊会有6个小组,每当秘书忙不过来时,江海清就帮忙写活动报道,帮忙校对。对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来说,做校对工作是很难的。做好则更不易。但江海清将这项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
2004年以来,在市政协老委联的领导下,京剧合唱团先后到了市残联、老年福利院、市戒毒所、市经济开发区、市法院、市公安局,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政协机关,华中科技大学、空军医院和百步亭社区等地演出,至今已演出40场,江海清是每场必到。
2005年6月,江海清带领京剧合唱团参加市纪委、市监委、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的全市反腐倡廉文艺会演决赛,获得金奖。
2006年5月27日,江海清率队到南京,参加沪、宁、汉三地政协之友研究振兴京剧艺术座谈会和汇报演出。京剧合唱团的活动真正体现了老委联的宗旨,这就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使老委员们平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壮志豪情。
京剧合唱团是江海清的新家。而江海清,也在不断的付出中为这个新家添光增彩。
五、笔耕不倦硕果累累
江海清从1951年加入武汉民建以来,在50多年风风雨雨的岁月中,与许多民建会员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谊,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虽然现在他离开了武汉民建副主委的领导岗位,但是民建的许多老同志都是他放不下的牵挂。退休后江海清想,民建的主要领导人有人立传,但还是有不少老同志曾经在为国出力、为民建增光等方面有显著成绩,这些老同志的事迹应该记述下来,一为记录他们为统一战线、为民建的奉献精神;二为给民建留下丰富的历史资料。从此,江海清开始四处奔波收集资料,走访老同志的家属和原工作单位的同事和有关领导等,回家后埋首于台灯与纸张之间笔耕不辍。江海清此举得到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原武昌区政协主席张成明对江海清说:“你这是做好事。不仅是对个人的事迹作了如实介绍,而且还宣传了民建组织和中共的政策。”自2001年以来,江海清先后撰写了曹立庵、王际清、郑隆辉、刘梅生、彭咏淇、朱复再、聂天德、陈芝章、陈宁庭、厉无咎、赵蓉共11位民建老同志的回忆录9篇,这些文章均为《武汉文史资料》《湖北民讯》《武汉民讯》等刊物刊登。他还先后向武汉市政协、湖北民建、武汉民建提交论文《回顾历史,浅谈新世纪开展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和实践途径》《从历史角度看民建界别特色》《对民建60年经验的回顾》《坚持基本政治制度,积极发挥参政党作用》等11篇论文。这些稿件总计约20万字。近年来,武汉民建每年都要举办新会员学习班,江海清常受邀给新会员讲会章会史,江海清认为这项工作能“温故而知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有耕耘,就必有收获。江海清以耄耋之龄,摘取了青春年少者也难以企及的累累硕果。
2000年6月,因演唱京剧《上天台》,荣获市政协首届戏曲演唱会一等奖;
2004年2月,荣获《武汉市政协老委员联谊会会讯》优秀撰稿人;
2004年6月,荣获湖北省民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2005年12月,荣获武汉市政协老委员联谊会优秀活动组织者;
2005年12月,荣获《武汉市政协老委员联谊会会讯》优秀撰稿人。
历经了历史长河风雨的洗礼,历经了人生小舟奋进拼搏的磨砺,历经了人生成功的欢欣,面对过往的这一切,江海清总结了他的人生观,这就是“三乐”:一为自得其乐,二为知足常乐,三为助人为乐。
走近江海清,解读江海清,常令人感慨:一个步入老龄的人还能拥有充沛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让生命不断地结出硕果,不断地惠及他人。
这,就是江海清不老的人生。
(作者系原民建武汉市委调研室主任,此文转载自2006年第11期《武汉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