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信息来源:学习出版社相关学习读本   发布时间:2014-03-19   浏览次数:865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的历史性创造,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植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1.长期探索的伟大理论创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但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态度问题:是教条式地对待、老祖宗的话一字一句都不能改?还是从实际出发,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及时变化?

  在这一点上,我们党有着清醒的认识。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9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上世纪70年代末,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此进行了概括,把它称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其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人党章。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政治形势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间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把它确定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成熟。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精辟阐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2.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和“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形态。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店”。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但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而不是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又不是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与毛泽东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是对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中形成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成果,比如关于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许多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继承了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成果,又以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为基础发展了这些重要思想成果。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也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说它们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都坚持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都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说它们与时俱进,是因为它们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方面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内在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独创性思想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和挑战的精神支柱。我们国家能在短短的30多年快速发展起来,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党在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既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运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和推动新的实践。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始终坚持用这一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理论学习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理论学习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增强贯彻落实这一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教条,不是标签,而是行动的指南。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自觉加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根本指针,贯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实践没有尽头,理论创新也不会停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是一篇必须长期谱写下去的“大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谱写‘“新篇章”。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