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流园地

【“五一口号”75周年】秉历史明灯 启复兴征程

信息来源:张琼   发布时间:2023-04-28   浏览次数:1693

如果说历史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巨著,那么在我国多党合作的扉页上,“五一口号”的发布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之际,我们再次回望历史,是为了纪念先贤,为了铭记初心,更是为了启迪未来,为了薪火相传。

史海回眸,明如磐初心。

民建的历史是一部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历史。75年前的中国在“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艰难抉择中裹挟着历史的洪涛巨浪奔赴民主联合之路,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以至诚之心、至伟之力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并力促新政权诞生。1948年4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发布了经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同年5月23日,民建发表《民主建国会总会常务理监事联席会议关于赞成中共“五一”号召的决议》,指定章乃器、孙起孟为驻港代表,与中共驻港负责人取得联系,积极响应“五一口号”,向世界宣告了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75年里,民建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合作初心历久弥新。历史上著名的“西南实业协会演讲”“窑洞对”“三顾鲜园”“五老火锅宴”,于民建而言就是一次次关键时刻“拨云见月的指路明灯”。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民建前辈坚定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而不懈奋斗,给我们树立了崇高榜样。75年后的今天,“五一口号”所承载的多党合作优良传统仍闪耀于历史的星空,熠熠于后人的眼眸。

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需要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基本精神、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持续深化“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和“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坚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与共产党同向同行,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做到多党合作有“新气象”,思想共识有“新提高”,履职尽责有“新作为”,参政党有“新面貌”。

风雨同行,扬优良传统。

民建的共同价值理念是爱国、民主、建设、团结、创新、奉献。民建创始人黄炎培先生一生奉行“责在人先,利居众后”,这也是宜昌民建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从1956年成立至今,宜昌民建历任主委6人,前五任分别是左彦甫、冯锦卿、吕志荫、贾庆生、王应华。在历任市委会领导的率先垂范下,宜昌民建人矢志不渝地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优势,前赴后继地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塑造了“爱心民建”社会服务工作品牌,爱心遍布全国10多个省以及宜昌市13个县市区,700多名民建会员近十年累计捐资超过1个亿,这种虔诚的信念、深沉的情怀以及穿越时空的传承擦亮了多党合作的鲜明底色。近年来,宜昌民建4次被民建中央表彰为“先进集体”,被中共中央统战部表彰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集体。

75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的奋斗理想,正通过一代代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逐渐变成现实。无论是从“五一口号”的历史意义来看,还是从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出发,大力弘扬“五一口号”精神,把民建前辈的优良传统与高尚风范一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需要继续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修炼‘内功’、发挥优势,不断提高政党协商能力,用踏实务实扎实的态度担起“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之责,为湖北建设“先行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民建湖北省委副主委、宜昌市委主委,宜昌市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