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身建设 思想建设

追寻延安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民建恩施州委赴延安开展革命精神主题教育暨纪律学习教育活动

信息来源:民建恩施州委会   发布时间:2024-12-11   浏览次数:418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为传承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12月7日至8日,由民建恩施州委主委、恩施州文旅局局长张伟带队,民建恩施州委全体委员、副秘书长及机关干部赴延安开展革命精神主题教育暨纪律学习教育活动,在重走革命足迹中,追寻延安精神的红色灯塔。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中国革命走向辉煌?如何更深入理解延安精神?带着这些思考,民建州委委员们满怀憧憬踏入这片热土,开启意义非凡的参观学习之旅。

此行首先来到延安红色革命精神的象征——宝塔山。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环顾塔身,了解其历史沿革与重要作用。俯瞰延安市区,了解延安的历史地理变化、革命旧址分布、现代建设成就。红色记忆与现代活力在这座城市融合,大家心中充满敬佩和感慨。

第二站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这里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产生了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大家跟随讲解员参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简陋的窑洞、朴素的陈设,诉说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生活。大家驻足凝视,对延安精神中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正是因为这种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中国共产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如今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要弘扬这种难能可贵的革命精神。”张伟对大家说道。

昏暗的灯光下,毛主席撰写了《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新民主主义论》《整顿党的作风》等指引中国革命道路的光辉篇章;在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他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大家认真聆听讲解,深刻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

随后,大家前往中央大礼堂旧址。礼堂内的陈设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主席台正中央是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墙壁上的标语清晰可见,24面党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历程。置身于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场景中,大家的思绪回到那段燃情岁月,隆重热烈的大会犹在眼前,大家“触摸”历史,感悟中共七大的里程碑意义。

在枣园革命圣地,宁静的园林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关键历程。大家依次参观中央书记处礼堂、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办公地等。朴素的陈设,珍贵的照片和文献资料,是老一辈革命家先辈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红色印记。

次日,零下14度的延安寒风刺骨,大家的内心却是一团火,踏着清晨的阳光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以丰富的文物陈列和详实的史料记载,生动地展现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波澜壮阔的岁月。从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到抗日战争期间的战略总后方,再到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延安在不同历史阶段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馆内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文字,让人心生敬意,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们并肩作战。

在《延安窑洞对》陈展区,青铜雕塑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毛泽东与黄炎培长谈的场景。延安窑洞中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不绝回响。重温这段历史,大家内心依旧澎湃。

“我们要传承黄炎培先生等民建老一辈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积极建真言献良策,加强民主监督,更好发挥民建紧密联系经济界的特色优势,矢志不渝当好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张伟说道。

王家坪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毛泽东等领导人曾在此居住和工作。大家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先后参观了中央军委大礼堂、作战研究室等多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在这里,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大家沉浸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或沉思,或交流,深刻体会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延安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我们追寻革命足迹,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希望大家把延安精神融入自身建设和组织建设中,把延安精神转化为参政履职的内在动力和具体实践,为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和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张伟对随行的州委委员们说道。

两天的参观学习之旅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结束,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主题教育,大家纷纷表示,思想获得了洗礼,精神得到了锤炼,延安精神如同明亮的灯塔,将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