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内受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和盘剥,国家风雨飘摇,人民濒临绝境,许多志士仁人在苦难中寻求强国富民之路。民建的创始人黄炎培主张教育救国,胡厥文等则选择实业救国的道路。
“兴教育、办学堂”是黄炎培早期救国思想的核心。黄炎培说:“吾辈宜十分信仰教育救国唯一方法”,他认为“要救中国,只有办学堂。”1903年黄炎培在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办起川沙小学堂,办学思想着重于“唤醒民众”。后经对国内外教育的研究和考察,认为中国教育的弊端在于教育与职业的分离,进而主张实行职业教育。1917年5月6日,黄炎培联合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全国性职业教育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
胡厥文是实业救国的代表之一,他26岁时创办上海新民机器厂, 开始了实业救国道路的摸索。为了带动同业,使民族工商业者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夹缝中艰难图存, 1927年发起创办了上海铜铁机器业同业公会。
这一时期,多位民建先贤创办工厂,开启实业救国之路,如“味精大王”吴蕴初、“铅笔大王”吴羹梅、“灯泡大王”胡西园、“火柴大王”刘鸿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