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身建设 史海钩沉

【会史撷萃(12)】“沧白堂事件”和“较场口事件”

信息来源:中国民主建国会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2-20   浏览次数:62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国民政府礼堂举行。然而,国民党对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和范围作了种种的规定和限制,实际上仍想保持一党专政的实权。国民党的行为, 引起了各党派的不满。民建团结各界民主力量,广泛发动群众,在积极开展政协会会内斗争同时,还通过组织团体、举行活动为政协会议的举行和成功声援支持。

1946年1月11日,民建邀请中国人民救国会、陪都文化界政治协商会议协进会筹备会,在迁川工厂联合会举行了政治协商会议促进演讲会,听取沈钧儒关于政治协商会议进展的报告。会议决定成立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以便动员群众,争取民主,捍卫和平,促进政治协商会议成功”。会后,民建推派章乃器、徐崇林、胡子婴等五人分别联系在重庆的全国邮政总工会、中国农业协进会、中国妇女联谊会、陪都青年联谊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等23个单位,组成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民建捐献5万元活动经费,支持活动充分开展。协进会成立之后,先后举行了八次各界民众大会报告政协会议开会情况,前三次大会在重庆江家巷合作会堂举行,邀请了梁漱溟、李烛尘、黄炎培作报告。由于听众异常踊跃,群情激昂,再加上特务无休止的阻拦,从第四次开始,会议改在沧白堂(辛亥革命人士杨沧白纪念堂)举行,章伯钧、罗隆基、张申府、王若飞等人都来作了报告,社会各界也趁此机会不断向政府提供建议,要求国民党开放政权、保障人民各项权利。为了扼杀民众参政的积极性,从第四次会议开始截止到第八次会议结束,国民党特务都不断骚扰会场,还对与会的政协代表进行谩骂、殴打和追踪,造成了“沧白堂事件”。

1946年1月31日,“旧政协”闭幕,在中共和各党派、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下,国民党代表也在政协决议上签了字。民建向政协提供的意见也多被政协决议所吸收,这标志着民建的斗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1946年2月10日,民建联合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等20多个团体,在重庆较场口庆祝政协闭幕,遭到国民党特务破坏,史称“较场口事件”。

然而,政协决议墨迹未干,蒋介石就撕毁协议,加紧部署全面内战。1946年2月2日,民建常务理事黄炎培发表记者谈话,指出:“政协所得各项决议,只是一个精美的图样,真正要把房子造好,还需靠今后的努力。”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民建与协进会等22个团体于2月10日在重庆校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国民党特务分子捣乱会场,打伤李公朴、施复亮、郭沫若、马寅初、沈钧儒等人士,重伤60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较场口事件”(又名“陪都血案”)。

“较场口事件”发生后,《新华日报》《大公报》等数十种报纸报道了事实真相。当日,周恩来、邓颖超、廖承志赶赴医院慰问伤员。董必武、王若飞、李烛尘等11人联名向蒋介石提出抗议。黄炎培、胡厥文等43人联名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将暴徒绳之以法。

对这一血案,国民党当局进行了歪曲事实、颠倒黑白的宣传,叫嚣要“解散民主建国会”。为驳斥国民党对血案的歪曲宣传,民建联合重庆23个民主政团发表了《向全国同胞控诉——报告二月十日陪都血案真相》声明,又联合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筹备会发表了《驳斥可怜可耻的反宣传的声明》,披露“较场口事件”真相,揭露国民党凭空捏造事实、信口雌黄的宣传,控诉国民党特务的罪行。

“沧白堂事件”和“较场口事件”使民建在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经受了一次战斗的洗礼。

从向政协会议提出两次意见,再到“沧白堂事件”“较场口事件”,体现了民建为追求和平民主所进行的努力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