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畔,楚韵荆州。在这片承载着千年智慧与现代活力的土地上,一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产业转型为旗帜的时代变革正在悄然书写。
作为以经济界为特色的参政党,民建荆州市委会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城市共进,在中共荆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为引领,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线,深度融入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担当,在助力发展中诠释初心。
一、凝心聚力谋发展,科技创新筑根基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澎湃浪潮,荆州民建深知:唯有创新,方能破局;唯有突破,才能突围。我们以“悦读荆州,书香民建”为载体,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与经济形势研判,筑牢思想之基;以“大调研大走访”为抓手,深入会员企业的车间、生产现场,破解发展难题。
在会员企业银科新材的车间里,全球最大的光伏银粉生产线正高效运转,其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点亮了新能源产业的星空;在红叶针织的生产线上,数字化赋能让传统婴童装产业焕发新生,成为荆州智造的新名片;思创科技的特种防护装备通过欧盟CE认证,衡德实业的5G工厂实现产能跃升……这些鲜活的案例,正是荆州民建会员企业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数据显示,荆州民建现有“四上”企业53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更在全球产业链中崭露头角。
工信部公布《2024年5G工厂名录》,荆州共有7个项目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美的冰箱荆州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荆州民建会员企业衡德实业通过5G+工业互联网应用实现产能提升12%、物料损耗减少41%,成为行业标杆。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见证着荆州民建在科技创新赛道上的铿锵步伐。
二、同心同向显担当,参政议政献良策
作为党委政府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荆州民建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城之要事”。在今年6月召开的中共荆州市委第一次政党协商座谈会上,我们《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荆州产业转型跨越升级》为题,建言献策,提出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成果转化、完善基础设施、推动绿色转型等务实建议,引发广泛共鸣。
这份沉甸甸的建议背后,是民建人对荆州产业发展的深度思考:如何破解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的困局?怎样打通数据孤岛、释放数字红利?传统产业如何摆脱粗放发展的惯性?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剖析荆州产业转型的痛点堵点,提出构建区域性数字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培育碳汇交易新业态等具体路径,力求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
三、从严从实强根基,作风建设树形象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的新要求,荆州民建以“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为契机,刀刃向内、自我革新。我们聚焦“三个聚焦”:政治引领筑牢信仰之基,问题导向破解作风之弊,使命担当激发奋进之力;实施“三大行动”:“作风淬火”锻造过硬队伍,“服务提效”深化会员联系,“制度强基”构建长效机制;建立“三个机制”:闭环管理压实责任,成果转化激发活力,宣传引导凝聚共识。
在这场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中,全体会员以案为鉴、警钟长鸣,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抵制违规吃喝歪风。基层组织的学习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逐一落实,领导班子的承诺与行动公开透明,社会服务品牌行动惠及万千留守儿童、社会弱势群体。荆州民建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作风过硬,才能赢得信任;只有自身过硬,才能扛起使命。
四、奋楫扬帆启新程,砥砺前行谱华章
站在“十四五”规划纵深推进的历史节点,荆州正以“打造全省支点建设先行区”为战略目标,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荆州答卷。荆州民建深知,前方既有千帆竞发的机遇,更有爬坡过坎的挑战。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笔,以产业转型为墨,以作风建设为砚,在服务大局中挥毫泼墨:
一是做科技创新的推动者,深化产学研融合,搭建更多转化平台,让更多“荆州智造”走向世界;
二是做产业升级的参与者,助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未来产业“新芽破土出”;
三是做作风建设的示范者,以清廉之风涵养政治生态,以务实之举赢得群众口碑,以担当之志扛起时代重任。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让我们携手并肩,在中共荆州市委的领导下,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共同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荆州的壮丽篇章!
(作者系民建荆州市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