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采取打建并举,改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建议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3-05-15   浏览次数:3728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湖北省委副主委、湖北省工商局副局长郭跃进反映:食品安全乃基本民生,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在食品安全监管上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但是,近几年来不断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甚至一些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低效。我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存在不足,需要调整,实行打建并举。

一、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现状

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作一个模式可以用“以打为主”的四个来概括。该模式有如下三大特点:

1、监管部门执法的重点是查处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的不法经营行为。当前各食品监管部门在查处假冒伪劣食品上是不敢怠慢的,也是积极的。如针对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专项整治接连不断;各监管部门每年查处的食品安全案件大多上十万件甚至几十万件,打击惩处的力度不能说不大。

2、食品质量检测的目标主要指向问题食品,各监管部门都在大力建设食品质量机构,更新检测装备和技术,完善检测体系,以便更快发现问题食品。

3、食品监管部门向消费者发布的信息主要是警示信息,即通过排查、举报或者其他渠道所发现的问题食品、有害食品信息,予以公告,提醒消费者小心购买,回避安全风险。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诚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不法行为是监管执法部门的天职。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对食品不法经营行为的打击绝不能放松。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以打为主”的监管模式显然存在如下几点不足:

1、只有问题有害食品信息警示,缺乏安全食品信息的供给,不仅无法解决消费者所需要的合格安全食品信息问题,还容易使消费者产生一种恐慌情绪。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选择本质上是一个对商品信息的甄别过程,只要具有充分完备准确的信息,消费者就可以自主作出正确的选择,放心地进行消费。可是在我国目前食品市场上,消费者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因为我国食品市场上的有关信息是一种“海量混沌”状态。所谓海量,是指不论是有关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信息还是食品本身质量方面信息,都是相当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经过工商登记的食品经营主体超过500万户,其中,仅食品销售主体就超过13万户,餐饮业主体超过百万户。如果加上达不到合法登记条件但是还在生产经营的小型作坊加工和流动食品经营者,这个数字将更加惊人。进入市场的食品,其中既有国家制定了强制标准的食品种类,也有大量以传统方式生产的风味食品、简易食品、非定型食品;既有从规模化的工厂生产出来,通过正规的物流渠道进入市场的产品,也有前点后场,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食品,粗略估计我国的食品种类超过万种。所谓混沌指的是在当前食品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辩,好坏难分,消费者基本上无法靠自己的能力鉴别安全食品与不安全食品。如果没有权威信息指引,消费者必然茫然无措。唯一的选择就是回避。2011年春节期间大陆消费者到港澳地区抢购婴幼儿奶粉就是一个明证。这也就是王歧山副总理在2011年度全国“两会”上谈到:(食品市场上)好的东西不少,但是消费者买什么都不放心的典型现象。

在一个信息“海量混沌”食品市场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最重要是知晓哪些经营者是可信的,哪些食品是安全的;至于其他的食品是否安全、其他的经营者是否可信,基于个人消费的目的完全没有必要去弄清楚。这就如同一个旅行者必须经过分布着陷阱和危险的陌生地带,对于他来说,重要的不是去弄清这些陷阱在哪里、危险是什么样的,而只需要知道哪一条路线无风险、怎样走最安全就够了,够达安全到目的地就够了。同理,在我国当前的食品市场上,消费者最需要知晓的就是能够指引安全消费的权威信息。这也是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承担起责任,而恰恰这个方面的工作目前却相当不足。

2、严厉打击惩处违法的食品经营者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能够支持大量诚实守信的食品经营者扩大市场,成为主流,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就没有建立起来。

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对所生产和经营的食品是否安全的最透彻的知情者。在一个优胜劣汰机制发挥作用的市场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将选择诚信经营,我们称这样一种选择为正向选择,反之则为逆向选择。如果部分惟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市场经营者利用信用信息海量混沌,鱼龙混杂容易地获得经济利益,必然导致部分食品经营者的逆向选择,甚至成为一种趋势。近几年逆向选择现象就有蔓延之势。一些大企业连续发生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是佐证。这也是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屡禁不止、屡打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对策建议

要有效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紧迫问题,监管部门在继续强化对食品不法经营行为查处打击的前提下,运用监管部门监管领域覆盖面全,信息掌握充分,发布信息具有权威性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安全食品市场建设,打击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称之为达建并举。为此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尽快建立权威规范的安全食品信息发布制度,解决消费者敢于买什么、吃什么的问题。

建议在政府主导下,建立起权威规范持续的合格安全食品信息发布制度,指引消费者购买,尽快解决消费者在食品市场上放心购买的问题。

具体的建议是,在全国范围内,以市、县行政辖区为单位,以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为责任主体,选择消费量大的食品品种,在企业申报的基础上实行定向周期性地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以权威、规范、便于群众知晓的形式发布,指导人民群众放心消费。这项工程我们将其称之为放心消费的信息发送工程。可以肯定,只要规范运行,持之以恒,必然见效。

2、尽快建立食品经营者诚信评价与公示的“红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作用,支持诚信食品经营者占领扩大市场,构建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目前,政府既要严厉惩处食品市场上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使其不敢胆大妄为,见利忘义;但还需要支持诚信的安全食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让其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其不愿因小失大,贪图小利。所以我们建议以政府为主导,监管部门具体负责,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进行分等定级,并采用规范权威的形式向社会公示。这样一种信用评价和公示制度可以称之为生产经营者信用的“红榜”制度。“红榜”制度一旦建立并坚持下去,必将形成一种信用激励机制。鼓励上榜企业不断努力,不断提高信用等级,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来。

3、建立年度食品市场政府白皮书制度,提振我国消费者食品市场的信心。

由于近几年来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尤其是一些名优企业卷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致使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仅使相当一部分群众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产生怀疑,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这种局面,建议尽快实施政府年度食品安全白皮书制度,振我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心。

具体的建议是,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以人民政府的名义,每年度向辖区人民群众发布食品安全及其市场监管状况“白皮书”。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年度内食品安全状态、食品安全市场建设、监管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树立对我国食品市场的信心,共同促进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