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湖北省委经济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商务局市场运行调节处副处长屈晓霖反映:2010年末至2012年初,我国经历了多种农产品价格持续轮番上涨的过程,引起了全社会及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农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十分复杂,从表面上看,有气候、人为炒作、农资价格上涨、运输成本上升、国际市场输入性通胀带动等因素,但从历史的、长远的角度来考量,我国长期严重滞后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才是此轮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内在因素。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公益性建设项目,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安全,有必要将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加大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建设力度。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
1、农产品流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政出多门。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近年来相继有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等多个部委分别出台支持政策,而部门的支持与管理政策多以部门管理权限为特点,形成了“政策孤岛”现象,政出多门、财流多口,造成资金的分散与重叠,降低了支持效果与资金利用效率,也让企业无所适从。
2、作为农产品交易主要载体的农产品批发及农贸市场总体上呈现出“低、小、散、弱”的特点。如承担农产品集散功能的各种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没有摆脱传统的交易方式,交易手段相对落后;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管理水平、信息手段等功能落后,难以满足经营者服务需求。
3、农产品物流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一批具有实力的大型骨干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也处于商物合一的初级阶段,存在着物流经营分散、信息化水平严重滞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运输和配送网络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产品流通成本的降低。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虽然数量巨大,但由于资本、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普遍存在覆盖面小、产销衔接缺位、服务水平较低、组织不稳定等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带动和引导农户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作用。
4、主要生活必需品供应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国家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的大豆种植业及食用植物油供应链大部分被外资控制,国内的农产品种子业、粮食收购及加工业也正在被外资渗透,国内有相当数量的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被境外资金控股。不排除有敌对势力和国家通过国际资本渗透我国的重要经济部门和领域,当国际形势出现变化时,容易引起国内市场动荡,严重损害国家利益。
为此,建议:
一、从战略高度重视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
要理顺农产品流通管理职能,形成合力;要从战略高度加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实行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减免税制度,落实农产品流通体系运行中的水电费用与工业同价等优惠政策;借鉴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做法,探索将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上采取以政府名义多种形式(整体租赁、参股和控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对市场经营和收费实行有效监管;制定出台《城镇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专项规划,提升国有控股比重,增强各级政府在农产品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时的调控能力。
二、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企业,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当前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与全国农业生产和流通发展水平总体上是相适应的,单纯地追求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大面积推行农超、农校对接无疑是“拔苗助长”,且实际作用有限。关健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完善交易设施、冷链、仓储、检测、信息等流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大农产品吞吐和平衡市场能力;二是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物流)企业,下大力气引导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大力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建立“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订单农业”;四是整合平台,建立统一开放的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网络平台,切实解决农产品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探索建立新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稳妥参与国际大宗农产品交易
一是在社区建立一批鲜活农产品直供连锁店、蔬菜直销车,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社区直投菜柜;二是稳妥参与国际大宗农产品交易,在控制风险、安全经营的前提下尝试开展农产品期货业务,利用期货及衍生工具了解和掌握农产品现货市场行情的未来走势,实现大宗农产品套期保值;三是采取多种措施支持扩大农产品外销和出口规模。
四、研究完善国民主要生活必需品储备供应制度
一是建立高效的国民主要生活必需品储备组织管理体系,为应对市场实发事件和紧急状态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国民主要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商品储备数据库,掌握商品的生产、库存、地域分布、运销能力等情况,对部分数据库信息按权限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共享,形成全国一盘棋,提高应急状态下的快速反应能力;三是在全国建立一批区域性国民主要生活必需品储备中心,提高中央的调控能力;四对关系农业发展命脉的农产品种子业要加大国家控制力度,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收购、加工业要加大对外资准入的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