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关于尽快完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缓解血荒的建议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3-05-15   浏览次数:8468

 

民建华中科技大学总支同济医学院支部会员、《护理学杂志》编辑部颜巧元,民建湖北省委联络委员会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武汉市东西湖区副区长韩民春等反映:近年,我国各大城市不断出现血源告急,全国出现大面积血荒,造成医患关系紧张,严重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医疗安全。为此,要尽快完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缓解我国血荒问题。

一、我国目前血荒的基本情况

输血是现代外科手术、急救医疗以及某些疾病治疗的重要一环。血荒是指血液偏型或告急的现象。近年,我国各大城市不断出现血源告急,全国出现大面积血荒,造成医患关系紧张,严重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医疗安全。血荒问题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每4个人中就有1人献血,而武汉市100个人中仅有1人献血,足见其巨大差异。近年,湖北无数家医院血源告急几成常态;武汉市正遭遇30年来最严重血荒,其中A型和O型血常出现严重告急。现阶段,我国临床用血量需求以10%-15%的速度快速增长,而当前我国人口献血量仅为0.84%,远远低于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2011年,全国血液供需矛盾呈现出由局部向全国、由季节向年度、由一般性向严重性方向发展的态势。这些情况表明,现阶段,我国医疗界突出的主要矛盾是供血现状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用血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尽快采取综合措施,完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缓解血荒。

二、导致目前血荒的原因分析

造成血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为:一是公众对献血或无偿献血还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献血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二是有的公众对无偿献血,有偿输血心存疑惑;三是制度激励不完善,献出爱心后无相应的激励措施,不能调动献血者的积极性;四是献血保障措施不到位,献血不够方便,有的采血人员服务态度不佳等。具体表现如下:

①献血主体单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每年需要有4%的人献血,才可以满足临床需求。而目前我国献血者为数甚少,如2010年全国参与献血人口比例仅为0.87%,且90%以上献血者来自大学生、军人、农民工,显示献血队伍结构简单,群体过于单一,且缺乏稳定性。目前,北京市血液90%来自无偿献血,7%来自团体献血,1%左右来自家庭互助献血。迫于无奈,很多医院不得不动员家属献血,出现一人生病,全家献血一人手术,全村采血的现象。

②信任危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献血存在突出的信任危机,公众对慈善组织、对献血用血制度存在较多质疑,表现为不信任献血无害宣传;不信任采血过程安全;不信任献出的血能免费用到有需要的人身上;不信任献血后自己和直系亲属确能按规定便捷地免费用血……,这样,使个人抵制献血的心理占上风。

③无偿献血管理存在缺陷:个别地方政府对无偿献血重视程度和投入均不足,采血屋、采血点的规划、建设不够合理;无偿献血公益广告的投放、宣传报道、献血车的停放、献血点的便利性等力度不大或迟缓等,这些均阻碍着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

④血液管理与使用存在漏洞:一是血站、医疗机构由于对血液的保管不善,造成血液过期,导致浪费等。二是供血单位各自为战,未建立地区间的联动调血机制。三是医院未建立用血预警机制。四是用血不合理:二级及以下医院用血不合理的现象尤为突出。据调查,医院滥用血浆,过度输注红细胞、搭配血少量血安慰血等现象严重,有的医生对大失血的输血抢救专业知识缺乏(是否确需输血?多大的剂量才是合理输血?是考验医生功力的难题)。五是自体输血(在术前合适的时间将病人的血抽出储存,手术中再回输到病人体内,或是将手术中流失的血液回收处理后回输到体内,其技术难度并不大,一般的医院都能达到,九成手术适合。简言之,即用自己的血救自己的命)制度执行不到位。

⑤公众献血输血知识匮乏:公众普遍存在对血液成份、献血对身体的影响、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等输血知识匮乏的情况。一项关于不献血原因的调查显示,排在首位的即是担心感染疾病,占46.4%。此外,公众的知情权也受到限制。因此,献血输血存在大量需要解答与普及的问题。

三、完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缓解血荒的建议

1、建设稳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

目前,仅靠街头无偿献血是不够的,应转变采血方式,增加团体献血、预约献血的比例。当务之急是建设和不断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扩大无偿献血人员的基数,使更多的临时献血者成为固定献血者,此乃输血管理工作的重点。

2、增加输血流程透明度。

相关部门必须对血液的采集、加工、储存等做到最大程度的公开、透明,让血库的运转对公众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消除公众的不信任感。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要及时、正确、合理、有效地处理有损于公众信任度的事件,使其在萌芽状态、在短期内即得到遏止。

3、构建和完善无偿献血管理机制。

政府要将无偿献血工作当作大事、重点来抓,应在加强公众的参与度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出台与用血相关联的无偿献血政策,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做,真正改善卫生部门单兵独战的局面。调整医保报销政策,参与无偿献血者全部费用用血,未参与无偿献血的人按实际血液价值自费使用,这样让公众感觉无偿献血是自己的事情,在身体健康时献出爱心服务公众,在需要时享受公众爱心。而对特殊不能献血人群政府应出台用血保障政策。与此同时,要特别注意给予献血者更多补偿与奖励,如在政府支持下,与医院联动,血站在献血者献血时即提供个人与团体免费全身体检单等补偿。同时,卫生主管部门应尽早出台自体输血的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并纳入医院目标管理,相关方面可以考虑重新审核自体输血的收费标准,并对自体输血采取优惠鼓励及奖励措施,让这一安全经济的用血方式得以推广。此外,要尽快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使献血用血在法律上受到保护与制约。

4 、进行科学的血液管理。

科学评估血站运行能力,必要时投入政策、财政等多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采供血机构的保障能力;规范采供血分支机构管理,理顺机构工作程序;增强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加大采供血机构的日常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提高采血人员的服务态度。建立便利采血制度:建立并完善便利献血基地建设,必要时深入各社区、机关、工厂、学校、田间等基层采血。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医院与血站间的即时互动;建立地区间的联动调血机制,互通有无,避免血液浪费。设立无偿献血社会监督员,规避献血行为。成立民间献血协会,推动民间献血活动。尝试建立血液银行,即借鉴银行的贷款模式,改用血贷血制定中国的无偿献血日,以真正建立全民无偿献血意识,掀起全民献血的热情。制定标准的临床输血治疗方案指标,提高医护人员特别是基层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严格掌握用血指征,真正做到合理用血、节约用血;制定医院采血输血制度,科学实行自体输血。建立临床用血三级管理制度,设立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院长任主任委员。建立临床用血公示制度和评价考核体系,定期公布各科用血量,将单病种用血量作为病房绩效考核和评优指标。相关管理机构与人员尽快、重点开展有关解决血荒的专题研究,吸纳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并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以保证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5、加大广泛宣传力度。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提倡无偿献血显然不能完全仰仗对道德的期许,而应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互助互惠的机制。因此,政府首先应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让广大民众知晓无偿献血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体现出人性的大爱与无私;同时既利人也利己;让这种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具体采取以下措施:相关部门要尽早制定图文并茂的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海报,在各社区、机关、工厂、学校、田间地头等进行广泛宣传,让献血知识尽快得到普及。针对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存在的奉献心理、体检心理、储蓄心理、防病心理、隐匿心理及尝试心理等心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措施,让其由疑惑被动犹豫变为明白主动参与,打破旁观者效应借助报纸、电台、电视、网站等平面和立体媒体宣传无偿献血,让群众提前掌握无偿献血动态信息,并能主动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科技部门、城管、交通部门等要将无偿献血知识纳入科普工作和公益广告宣传中,制定以临床用血安全、自身输血技术、亲友互助献血为主题的用血安全系列宣传海报而进行强化宣传,使献血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抓好基础教育:及早将无偿献血知识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中,从小学教育抓起,让青少年从小即获得大量的献血输血知识,培养献血光荣意识,牢固树立以帮助他人为荣、损害他人为耻的奉献精神。

6、实行无偿献血与严格控制的适度有偿献血相结合的短期过渡政策。

目前,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国度里,仅靠宣传和公民觉悟产生的献血量已无法满足社会实际需要,在短期内转变人们的献血行为是很困难的。尽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血荒危机不时得到缓解,但这种临阵磨枪的短期行为只能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救济措施而起到有限的作用。目前,有偿献血由血托办理的现象不无存在。根据实际,采取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其让无偿献血成为替代,不如实行无偿献血与严格控制的适度有偿献血相结合的方式过渡,以解燃眉之急。如在湖北可严格限定仅有大型综合性医院具备采供血资质,医院在严格监管、在限时限供血者条件下执行限量的采供血任务。当然,适当的、有条件的有偿献血首先要坚决杜绝恶意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