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主体看,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话语施行者比较单一,主要是政府的声音;从学术研究来看,更多的是统战系统开展了相关研究。这些从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的努力。
◆在国际层面构建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就是既要有国际发言权,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民主话语,同时还要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彰显中国多党合作更加丰富的世界价值,用中国智慧影响世界。
◆创新精神是掌握话语权的力量源泉。要用清晰的语言向中国人民、世界人民讲清楚中国故事,用中国的话语,讲中国的事情。
如何看待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共产党之间的信任关系?美国中文电视、美国中文网记者曾就此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向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提问。
当1948年我国主要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五一”口号,自觉自愿地接受共产党领导时,就形成了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中国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外国记者对中国的政党制度还不甚了解,从某种角度来说,这跟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不无关系。
8月8日至10日,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理论研讨会暨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第14届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就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研究”。会议指出,构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需要,是创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理论的需要。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的现实困境
自1989年末以来,东欧一些国家发生了剧变,出现了搞多党制的风潮,在此形势下,不了解我国历史和国情的一些人,当他们看到我国现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就以偏概全,鼓吹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因而对我国坚持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甘肃社院陈钰业、沈阳社院陈萍、天津社院张安冬等与会学者认为,西方现代政党政治近400年的实践史,为其主导话语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撑,牢牢占据政党话语体系的主阵地,具有强势的主导话语权。在西方话语体系中,似乎只有西方两党轮流执政、多党竞争政权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才是主导人类民主政治的样板。而我们现在稚嫩的话语体系面临着更为强势的西方民主话语体系的干扰,最终对我国多党合作实践构成不利影响。在西方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影响下,一些中国学者研究政党制度也往往以西方理论体系为参照,按照西方政治学的标准衡量中国的政党制度,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政党理论体系,更不被西方学术话语体系所接受;甚至有个别中国学者按照西方政党话语体系评判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否认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政党地位和独特价值。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但理论体系构建尚未完成。主要表现在,目前多党合作领域的研究学术规范不足,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不够清晰,对多党合作制度的认知更多的是从政策层面展开叙述和解读。
有学者从政治传播的视阈,及在对内政治话语有效性、对外话语的定义权、解释权的争夺提出,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话语权的困境主要是话语立场受制、传播内容受限、话语形态两难、中介能力有限。从传播的主体看,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话语施行者比较单一,主要是政府的声音;从学术研究来看,更多的是统战系统开展了相关研究。这些从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努力。
构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意义重大
2008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事即将到来,可突然间“骂声”四起,达尔富尔、西藏、奥运,甚至一些偶然的食品安全事件也被一些别有用心者放大……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在200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表明中国逐渐远离“挨打”时代;30年来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又使中国告别“挨饿”时代;但现在,中国已经开始进入所谓的“挨骂”时代。
如何看待来自西方的“骂”呢?特别是针对中国的政党体制,这就涉及构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的重要意义。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予以观照:一方面,构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是多党合作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构建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是提升中国话语权、打破西方霸权主义话语体制的迫切需要。
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构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全面系统揭示阐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性质定位、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揭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在奥秘、生成机理和独特基因,为多党合作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奠定了深厚的理论渊源与思想基础。构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准确地展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让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行稳致远,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制度自信。
构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为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提供中国政党制度智慧,发出中国民主声音。我们应该立足实践,自主地、坦率地告诉世界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成功的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前景,对多党合作制度中蕴含的一系列重要理念进行深入阐释与解说,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不断赢得话语权优势,让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更多地被国际社会理解。打造和构建既能被国内政党、团体和社会各界普遍接受,又能让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多党合作话语体系就成为当务之急和历史必然。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到底涵括哪些内容?与会学者们从不同维度作出了积极思考。
有学者认为,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引领,以实践为基础的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表达形式。多党合作话语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多党合作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也有学者从理论渊源的角度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制度依托,是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中国政党制度特征,具有较高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有学者从话语体系目标指向出发,认为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应该是内外两个系统的结合。国内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就是要建立一个政治性、学术性和大众性相统一的话语体系。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就是要形成一个政治性话语体系、学术性话语体系和大众性话语体系的有机融合,不仅对政党政治的思想观念、关于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释清楚,掌握意识形态上的主动权,如阐释多党合作制度中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为什么需要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也要从学术上加强话语体系的构建,厘清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概念、范畴、逻辑与理论支撑体系等,更要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地向人民阐释多党合作制度,使他们了解、认同并支持多党合作制度。在国际层面构建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就是既要有国际发言权,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民主话语,同时还要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彰显中国多党合作更加丰富的世界价值,用中国智慧影响世界。
创新是建立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的力量源泉
毛泽东少年时代曾写过一首名为《咏蛙》的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中国多党合作话语要有底气和勇气讲出毛泽东的那种大气、豪气和志气。中国理性、有力地发声,世界都会倾听,这将不是天方夜谭,我们要把它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这项工作要从学科建设做起,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
创新是永恒的话题,有许多学者提出创新是掌握话语权的有效方法。民革中央宣传部部长吴先宁提出,要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基石来创新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
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李金河,贵州社院袁晓玉、龙刚等认为,创新精神是掌握话语权的力量源泉。要用清晰的语言向中国人民、世界人民讲清楚中国故事,用中国的话语,讲中国的事情。要注重多党合作话语体系的科学化和创新问题。多党合作话语体系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创新的。
天津社院张安冬认为,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话语权争夺的最重要场所。我国要想赢得国际话语权就必须更多地提升国际互联网信息输入和输出总量,才能改变强弱不平衡的局面。
还有学者认为,构建多党合作的话语体系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注重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一般原理与中国多党合作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承继厚重的中华文化精髓,借鉴和吸收国外经验,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力图用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学术解读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独特创造与伟大实践。(张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