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民建现有8个基层委员会、23个支部589名会员。市委会现有市委委员13名,其中主委1名、副主委5名、委员7名。但机关仅有2个编制人员,难以承担新时代组织管理任务。为此,我们提出了“大机关”工作思路,通过改革创新,变“二人机关”为“两室、五部、一协会”的大机关,大机关干部队伍人数达到了62人,较好地解决了民主党派机关人员偏少,能力偏弱的问题,实现了事事有人管的局面。
宜昌民建首创的“大机关”工作格局,是我们在全国民建系统拿得出、叫得响的自身建设名片,获得了民建中央、民建湖北省委和理论界的肯定,先后接受了近20个省市民建组织来考察学习
一、“大机关”基本构成有两部分
一部分就是组织机构。包括办公室、督导室(会内监管、考核两大职能)、组织部、宣传教育部、社会服务部、经济联络部、企业家协会(三大职能:教育引导、服务社会、服务会员企业。并支持会务)。另一部分就是三支骨干队伍。一是以调研信息部为核心,以支部为纽带,建立了一支与经济界密切联系,以专家学者、代表人士为骨干的102人的参政议政队伍;二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会内企业发展的企业家队伍,现有会员153个;三是乐于奉献的会务工作者队伍。
二、“大机关”运行的主要思路有两个方面
一是用共同理想信念构建双岗责任体系。
“以会员为本,支部为根”的发展理念是基础,民建湖北省委提出“宜昌组织建设要迈进全国市州系统第一方阵” 的共识是共同理想的具体表达,持之以恒的思想教育是双岗责任体系得以建立的关键。我们的“以会员为本,支部为根” 的经验己经写进民建中央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受到民建中央的肯定。
二是用制度管人,实现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秩序化。
特别是建立起岗位责任制度、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制度、奖惩制度。
(一)思想建设取得新成效
1.加强马克主义学风建设。新时期参政党建设,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在思想建设上,切实解决好成员的马克思立场观点方法问题。市委会明确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以此推动思想建设再上台阶。为此,市委会决定建立思想政治讲堂,基层组织和协会建立分讲堂。讲堂重点就是围绕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展开。夷陵区率先开分讲堂,企业家协会也开展了三次分讲堂活动,参加讲堂会员达400人次。学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会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考问题,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水平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学风建设对会员更好的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2、扎实开展中心组学习。市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全年共开展7次集中学习,先后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周霁同志在中共宜昌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民建省委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十九大精神、民建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中心组学习已在部分基层委员会形成制度,当阳基层委开展了7次,点军开展了6次,夷陵开展了4次。
3.多形式组织会员培训。市委会共组织会员参加各类培训学习132人次。60名会员参加了省委统战部举办的统一战线大讲堂、25名会员参加了市委统战部举办的党外代表人士学习培训,11名会员参加省委统战部和民建省委举办的十九大学习宣传培训班,1人参加了省社会主义学院脱产培训。
4、基层组织学习经常化出现新特点。点军组织会员学习十九大原文,每名会员撰写一篇学习体会;猇亭二支部邀请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谭永东博士作《他山之石——浅谈日本科技创新及工匠精神》的学习报告;高新区一支部开展“积分式管理”和“爆破式营销”等专题学习研讨。
5、巩固学习宣传阵地。市委会始终重视宣传阵地建设。在全省地市级民建组织率先推出微信公众号,会员投稿积极性和稿件质量明显提高。在十九大开幕会结束后的一小时内,市委会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时推出“学报告、谈体会”等宣传报道,受到市委统战部领导的高度肯定。去年市委会网站刊登稿件126篇,微信公众号发布新闻报道87篇,市级以上宣传媒体共刊发稿件249篇次,其中《当阳民建“爱心助学”走进慈化中学》等稿件在民建中央网站刊发。组织开展了“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手前进”征文活动。涌现了刘祖春、李梦林、肖克锋、朱晓敏、黄兰、王丽、王姝坚等一批新闻宣传工作积极分子。
6、组织建设理论研究扎实推进。先后围绕“特邀监督员在民主监督方向如何发挥更好作用”、“在政府部门履职尽责监督检查中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等课题展开深入调研,形成理论成果。一年来,向省委报送理论研究文章7篇。佟茜洁执笔的《民主党派如何借助新媒体加强民主监督》等征文被省委推荐参加民建中央举办的全国民建系统征文评比。
(二)参政议政实现新作为
1.圆满完成双月座谈会任务。去年,宜昌民建提出的《打造二张康养名片加快国家级三峡康养试验区的创建步伐》、《突出项目引领 促进转型跨越》、《关于我市柑橘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关于加强我市共享单车管理的建议》等调研报告,在统战部双月座谈会上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并以《统战专报》的形式报送市委领导参考。双月座谈会上,有18条建议得到了市委和政府领导的重视与采纳。市委会牵头、伍家基层委参与调研、撰写的《降低物流企业成本 助推实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提出的生产性服务业以物流为重点的建议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2.较好实现协商议政任务。市民建牵头组织召开市政协“强化招商引资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专题协商会,周霁书记、张家胜市长分别对此次协商成果作出重要批示。“加强重点产业统筹,建立招商共享平台”、“统筹‘飞地经济’发展,推进项目落地”、“统筹重点产业项目的空间布局与政策支持”等意见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吸收。在市政协举办的第六期“委员e家”中,陈静、范扬波、郭彪、邹明强等会员提出的“打造公益性非盈利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设立创新创业引导基金”、“成立市级法律顾问专家库”、“加强国民在海外资产的保护力度,签定有效的双边协定规则”、“推进宜昌从海绵城市建设转化成海绵城市产业”、“组建宜昌电子信息相关协会或商会,改进支持政策”等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3.提案质效进一步提高。在市政协六届一次全会上,市民建共提交集体提案19件,个人提案54件,大会发言2件。提案数占到大会提案总数的十分之一强。朱晓敏撰写的《打造千亿建安产业正当其时》在市政协六届一次大会发言。在市政协六届二次全会上,《关于制定出台“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行为守则的建议》,被表彰为优秀提案。我们既重视提案的数量,更重视提案的质量。选定8个集体提案课题,分别由8个基层委作为责任单位,发挥集体智慧提升提案质量。“加强城市排水源头分散控制,系统性推进宜昌水生态修复”、“乡镇财政改革后要注意研究出现的新问题”等8件集体提案被市政协立案。《关于综合施策解决城区交通拥堵的建议》、《促进宜昌市物流业发展的建议》还在市政协六届二次全会上发言。
4.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去年宜昌民建向省政协和市委市政府报送了大量有价值的社情民意信息。在市政协六届二次全会上,市民建被市政协表彰为“2017年政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44件上报市级社情民意信息中,市政协采用8件,市级领导签批6件。122件上报民建省委的社情民意,被采用94件。会内涌现了夏清锋、唐仕杰、朱光英、胡达军、曹卫东、陈拥军等一批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先进典型。陈拥军撰写的《三峡坝区农民急需一座砂码头的建议》受到常务副省长黄楚平的批示。夏清锋被省委调研处誉为“社情民意参政标兵”,他向省委上报80件社情民意,其中《关于做好乡村医生社会保障的建议》被省政协采用。
5.会员参政热情焕发。各基层组织把参政议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会员参政议政参与率显著提高。去年反映社情民意的会员多达236人次,有刚入会20多岁的会员,也有70多岁的老会员。民建界别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利用人大、政协参政平台,积极撰写建议和提案,市、区政协委员平均每人撰写提案3件。
(三)社会服务作出新贡献
1.倾力打造慈善事业三大品牌。去年5.20慈善募捐活动共募集善款383万元,287名会员参与捐款,会员参与捐款率创历史新高。思源助学去年共帮扶60名贫困学子,发放助学金120万元。“同心共建·携手同行”城市精准扶贫活动继续开展,结对帮扶的220个城市贫困户生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会员章德胜撰写的调研报告《关于确保城镇困难居民同步奔小康的建议》受到市政协的重视。
2.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市委会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柏果淌村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各基层委员会和协会配合组织了7个结对帮扶小组,高后远等42名会员承担了42户建卡贫困户的帮扶任务。会员怀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开展扶贫工作,做到了人到户、情到户、措施到户。有的帮助提供挖机、水泵水管,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有的为贫困户家中的农产品寻找销路;有的为贫困户家中的子女提供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我们把产业扶贫作为“村出列户摘帽”主要抓手,市委会捐赠25.2万元,为贫困户免费提供魔芋种子,种植魔芋110亩,会员吴平派出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全程技术服务,大部分魔芋种植户取得可观收益。经过多方努力,42个结对贫困户中,已有14户达到脱贫标准。
3.积极服务会员企业。坚持会外与会内服务“两手抓、两手硬”,既奉献社会,又为会员排忧解难。民建企业协会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加强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司法机构联系沟通,为会员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贷款、纠纷调解等协调服务。开展走访调研,助力企业实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涌现出了澳利龙、美力科技、三思科技、豪爵健康管理、富豪家私、晋远厨具、和远气体等一批“三创”典型。一致魔芋与上海交通大学等近十家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魔芋种植技术及魔芋系列产品研发;宜昌星时达节能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以“环境友好型城市建筑排水系统”项目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荣获湖北赛区铜奖。一批会员企业分别与10多家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或联合成立研发机构,取得发明专利103件。
4. 广泛开展慈善活动。市委会联合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在长阳继续开展教育扶贫,在5.20捐款中拿出100万元基础上,高后远再捐20万元,保证了渔峡口镇中心学校和资丘镇中心学校成功开设2个生态移民教育班。市委会与市英才教育基金会联合开展“2017关爱留守儿童图书角建设工程”,捐助16万元为猇亭区长堰堤小学、夷陵区鸦鹊岭红土小学等8所小学建设留守儿童图书角。积极争取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为秭归县捐赠一台救护车。继续为长阳大病关爱壹佰基金捐赠100万元。各基层组织、广大会员积极主动开展慈善活动。当阳基层委对1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高考新生、20名慈化中学贫困学生、22名会员企业贫困职工家庭的学生进行资助。伍家岗基层委到点军区桥边镇石堰小学开展“孔子书包仁爱行”活动,为193名学生送上了价值3万元的书包和学习用具。点军基层委为新建的至喜小学捐赠10万元,为全区的残疾人家庭赠送100台“小喇叭”。高新区一支部对夷陵区颐养托老山庄老人进行走访慰问。向恒君、蔡异新、付秋爽等会员见义勇获社会赞誉。张永强会员发挥自身法律专长,积极为残疾人、困难职工等提供法律援助,荣获“全国优秀职业经理人”称号。会员企业鑫鼎集团2017年的慈善捐款达到1350万元,先后资助贫困学生340人次、大病救助近20人次、奖励伍家岗区优秀教育工作者321人等,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殊荣。
5.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去年我会先后接待了民建黄石市委、民建上海浦东区委、民建杭州市委等5个考察交流组,就自贸区建设、会员企业创新发展、组织建设等课题进行了相互交流。组织部分企业家会员到福建泉州、安徽芜湖、江西景德镇等地考察,学习发达地区企业创新转型的经验;组织部分会员随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考察团赴巴基斯坦进行考察。通过系列联谊交友、考察交流,起到了良好的推介宣传效果,3名上海浦东会员企业家表达了投资宜昌的强烈意向,杭州萧山区三支部与伍家三支部正在筹备结为友好支部。
(四)组织建设呈现新局面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会员为本,以支部为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会员发展质量,组织建设呈现良好局面。
1.会员结构进一步优化。去年共发展32名新会员,平均年龄37岁,其中,经济界24名,行政机关事业单位8名;本科28名,硕士4名。截止2017年底,我会会员人数达到589人,其中男会员436人,女会员153人,会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行业结构进一步改观。
2.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市委会带头严格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对重大问题严格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对市委会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年度工作要点及月度工作安排等工作部署、干部任免、发展会员等重要事项,全部实行会议讨论决定。各基层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自觉性有所增强。
3.班子建设全面加强。市委会班子、各基层组织班子在思想政治素质、作风纪律、领导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启动了点军、伍家岗、西陵三个基层委的换届工作,完成了当阳市基层委的换届,完成了三峡大学和高新区基层委领导班子的调整工作,启动了职业教育支部的组建工作,完善了两室五部的人员配备,规范了部室职责和工作分工,大机关工作运转得到明显改善。
4.制度建设稳健推进。注重问题导向和顶层设计,先后健全和完善了市委会工作规则、社会服务捐赠资金管理办法、市委会领导班子职责分工。通过系列制度建设,对市委会会议制度、部室职责、公文审批、决策与监督、作风纪律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加强。协会健全和完善了会长分工负责制、轮值会长制、会长和秘书长联系会员制,提高了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水平。
5.支部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支部发展新会员的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支部领导班子不断优化,建立健全了支部通讯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员等骨干队伍。政治学习、社会服务、考察调研等活动在支部有序开展。支部会务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高,履职的成效不断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不断增强,会内涌现了高新区一支部、夷陵一支部、三峡大学二支部、伍家岗三支部等出色的支部,涌现了黄兰、李梦林等优秀支部主委。持续开展“双岗建功”活动,涌现出58名“双岗建功”先进个人和30名优秀会务工作者。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有何文忠、高后远、吴平等23人次获得市级以上的表彰奖励,他们为本会赢得了荣誉。
(作者系民建宜昌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