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建国会是一个以经济界别人士为主的民主党派。宜昌民建现有会员587人,骨干多为专家学者、经济界代表人士。在思想建设上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过于“虚”,理论学习只流于形式、浮在表面,一知半解,似是而非;要么过于“实”,只谈经济效益,不屑于学习,可以捐钱捐物,不愿意提高提升。
面对这种思想建设上的顽疾与诟病,王应华主委提出“虚实”结合的工作思路,在会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组织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跟”主题教育活动,将“虚功”一点点做实,将实事一件件升华,促进思想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筑牢思想建设这条“生命线”
1、大理论滋养,提高会员理论素养。
市委会始终把思想建设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2017年开年,市委会明确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着力解决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系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社会、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的思想短板,以此推动思想建设再上台阶。为此,市委会决定建立思想政治讲堂,市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讲马克思主义学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了铺垫和理论准备,引导会员进一步坚定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同时,要求各基层组织和协会建立分讲堂。讲堂重点就是围绕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展开。夷陵区率先开分讲堂,企业家协会也开展了三次分讲堂活动,参加讲堂会员达400人次。一年时间民建市委会中心组集中学习7次、组织思想政治讲堂15次,参加人数600多人次。学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会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考问题,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水平有所提升。会内掀起一股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热潮,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民建,深入会员内心。
2、好故事传唱,提升民建社会形象
在深入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中,民建市委会在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上隆重推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学风”专栏,倡导自上而下的通讯员队伍将基层会员学习过程的好故事发掘出来,充分借助一刊一网一公众微信平台传播优势,及时推送学习进展,在会员中掀起一股“比、学、赶、超”的学习热潮。十九大召开当天,民建通讯员们群策群力,在会议召开后的一个小时内及时推出准确无误的稿件,在各民主派中率先发声,受到市统战部领导的高度称赞。5月20日,在一年一度的民建宜昌市委会社会服务工作会议召开之时,宜昌民建官微及时推送的一条题为《520 总有一些温暖感动你我》的微信,一天之内被转发上万次,“宜昌爱心民建”受到社会各界纷纷点赞;新年伊始,宜昌市委统战部与三峡日报联合推出《凝心聚力促发展 统一战线在行动 》专题报道,宜昌民建市委会积极响应,深入基层采写的《宜昌民建人集体走“亲戚”——夷陵区柏果淌村42户老乡好感动》稿件,将宜昌民建人在精准扶贫路上的感人故事娓娓道来,三峡日报于2月6日隆重推出,在宜昌各民主党派中率先发稿,受到统战部领导的好评。2017年宜昌民建共刊发宣传教育文章249篇,官微推送宣传教育文章80多篇,会内涌现出一大批弘扬民建“爱国、民主、建设、团结、创新、奉献”六大价值理念的宣传工作积极分子,会员之间、基层组织之间、上下组织之间的联系频次有效提高,一大批好故事新鲜出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民建会员的情义、责任与担当,让宜昌民建的社会形象有了一个大大的飞跃。
3、扎根支部发动会员,全力打造学习型党派
宜昌民建积极倡导“会员为本、支部为根”的发展理念,2017年共组织132人次会员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基层组织学习经常化呈现新特点。点军组织会员学习十九大原文,每名会员撰写一篇学习体会;猇亭二支部邀请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谭永东博士作《他山之石——浅谈日本科技创新及工匠精神》的学习报告;高新区一支部开展“积分式管理”和“爆破式营销”等专题学习研讨。企业家协会编辑印发了《诚信建设专辑》与《民建省委第八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等学习资料,购买下发了十九大报告单行本。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增进会员“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广大会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的责任担当。宜昌民建还先后围绕“特邀监督员在民主监督方向如何发挥更好作用”、“在政府部门履职尽责监督检查中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等课题展开深入调研,形成理论成果。一年来,向省委报送理论研究文章7篇。
二、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面临“难点”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越来越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为了民主党派的成员,如果不注意加强培养和引导,就可能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形成模糊意识。这些都给党派的思想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各民主党派还面临着机关建设相对落后、工作力量不够强,工作成效难量化、公众认可度不高等一些亟需关注的问题,最为迫切的问题当属以下两点。
1、缺乏专职干部。民建宜昌市委会现有会员近600名,规模为全省第二(武汉市第一),配有2名专职干部。8个基层委员会,除当阳市配有1名专职,其他基层委员会都没有专职干部。专职干部要承担党派工作包括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组织、宣传、接待等多项工作,工作任务异常繁重,这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完成的质量。显然,民主党派机关目前的人员结构和工作力量难以适应统战工作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2、成员分散,有制度但难以执行。全市有民建会员587会员,以经济界人士为主,分布在各行各业上。这种分散的状况,往往很难将人员凑集中,不容易集中对会员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有的基层组织即便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执行的情况仍不如人意,大家都是兼职的,要忙于本职工作,要召集起来开展政治学习很不容易,久而久之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无人管、懒得管、没法管的情况。只有少数政治素养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的骨干会员能真正发挥作用,大部分会员参与党派活动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和随意性,一些会员更是游离于组织之外,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的载体,党派活动履盖率一般保持在60%左右。
三、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五招齐下”
加强民主党派会员政治思想教育,积极探索民主党派工作的有效宣传方式,积极为民主党派的建设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做好民主党派人才培养,是广大成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多党合作的观念,坚决与各种错误思想和观念划清界限,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辨别真伪,自觉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途径。
(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会员,是民建思想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任务。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引导会员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引导全体会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自觉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决的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民建中央和湖北省委、宜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夯实思想政治基础。2018年宜昌民建将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上下功夫,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到广大会员当中去,认真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情况,掌握思想动态,加强教育引导,努力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二)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制度建设为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要把建立和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1、制定制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确定一个时期思想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使思想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完善培训制度。完善民主党派领导干部、骨干队伍和新成员的培训制度,使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3、在基层组织全面开展思想政治讲堂。通过建设思想政治讲堂,使基层会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方案有计划有阵地。把握开办讲堂的正确方向:就是要深化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要形成认真研读原文,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民主讨论之风,大兴改革创新之风,把思想的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动力。一定要与“两学一跟”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发挥思想讲堂的教育阵地作用,经常讲,深入讲,凝聚共识,在新的伟大时代,发挥参政党成员应有的作用。通过举办思想政治讲堂,努力打造学习型参政党组织,在宜昌民建的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中共十九大及民建十一大提出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三)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机关为枢纽,充分发挥专职干部的作用。民主党派机关是民主党派工作的窗口和枢纽,其作用发挥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只有专职干部求真务实、积极努力,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持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获得实效才有保障。现在宜昌市各民主党派机关只有2名编制,服务近600名成员,力量十分薄弱。以宜昌城区政协为例,城区政协一般政协委员130-180名,政协机关编制15-20人。建议增加市级民主党派机关编制。
(四)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会员为本,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会员发展、解决成员实际困难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党派思想政治工作,要树立以成员为本的观念,深入到成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生活实际中去,切实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多做一些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将热情服务与引导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去年,我们通过了《民建宜昌市委会捐赠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把困难会员纳入帮助范围,帮助会员度过难关。通过这些方式方法,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五)紧紧围绕中共宜昌市委市政府主要工作及民建市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着力发挥会内骨干通讯员的作用,以“一网一刊一平台”为载体,立足党派特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内容丰富的宣传报道,扩大宜昌民建的社会影响。通过积极举办民建思想政治大讲堂,全年开齐9期民建思想政治大讲堂,广泛开展会章会史学习,举办会史会章知识问答、演讲比赛等方式,增强会员与会之间的联系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