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

薪火永相传 共启新征程

信息来源:吕继强   发布时间:2018-03-28   浏览次数:3427

1948430日,为了动员全国各阶层人民实立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得到了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章伯钧、马叙伦、王绍鏊、陈其尤、彭泽民、李章达、蔡廷锴、谭平山、郭沫若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以各种方式发表通电、声明、宣言、告全国同胞书,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并接受邀请奔赴解放区,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新征程,掀开了中国政党制度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篇章,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地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

七十年韶华岁月弹指过,今天,我们重温历史,纪念“五一口号”,就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优良传统,实现新旧交替基础上的政治传承,把革命前辈们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现在,这光荣传统的火炬传递到了我们的手上,我们该如何面对优良传统、如何继承? 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民建人新的政治责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由我国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是中国人民选择的。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也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以救民于水火、追求人民民主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反对一党一派的专制独裁统治,主张“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提出“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主张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府,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广泛赞同。老一辈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响应中共“五一口号”,明确宣告“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第一次明确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45年,著名民主人士、民建创始人之一黄炎培先生在延安向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同志回答说:行,这就是民主。七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它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长期探索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伟大创举。“在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形式,在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党,只有继承和发扬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的传统,才能在新时期继续发挥其历史作用。

传统薪火相传,牢记“五一”口号。七十年来,中国的民主党派始终秉承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风雨同舟,在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和坚持的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老一辈民主党派领导人,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坚持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民主党派优良传统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党派的立党之本。重温“五一口号”发布的这段历史,使我们对多党合作的历史有了深入了解,对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有了深刻认识。民主党派一定要把老一辈民主党派领导人庄严承诺的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优良传统继承和传递好。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讲话时强调,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认真考察,做好综合评价,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推荐出来。要积极支持包括中国民主建国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

新洲区支部作为民建武汉市最“年轻”的支部之一,将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切实担负起指导、引导、服务职责,承担起自身的使命,在地方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谱写多党合作事业新的篇章,薪火相传,共创民主、繁荣的美好未来。

 

(作者系民建武汉市直新洲区支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