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身建设 史海钩沉

黄炎培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探索实践:投身辛亥革命 争取民主共和

信息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发布时间:2019-04-26   浏览次数:10444

  黄炎培是杰出的民主战士、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他是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休戚与共的亲密朋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是为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平而奋斗的一生。他追求真理,思想深邃,独立思考,呼吁民主政治,“时时为实际的努力”探索民主实践,“与时俱进”地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正如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有所为,有所不为”。

 探寻救亡图存加入中国同盟会

  黄炎培出生在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目睹甲午战争失败,痛心于河山历劫,“国家观念,逐占领吾方寸的主要部位”①。他带着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爱国意识,18岁开始接受民主思想启蒙教育,尤其是严复的《天演论》使他知道了:“无论个人、集体、社会乃至国家民族,都要努力奋斗,自强不息。”②1901年夏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系统的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中文总教习蔡元培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教育救国思想,并在学生的“日记及课文评语中,多提倡民权之学”,对他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黄炎培曾说:“最初启示爱国者,吾师;其后提挈革命者,吾师”③。1903年初,孙中山应邀到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学社”作题为《推翻清朝政府,进行民主革命》的演讲。黄炎培此时在“爱国学社”兼任教员,聆听了演讲,受到初期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思想的灌输。

  1902年底,因南洋公学退学风潮黄炎培中断学业回到川沙。清政府正推行“新政”命令各省把书院改办学堂,他抱着“为桑梓兴学起见,责无可诿,志在必成”的信念,1903年与陆家骥、张志鹤等将观澜书院改办为川沙小学堂(不收女生),又和堂兄黄洪培创办开群女学,开始了“兴教育、办学堂”的教育救国活动。黄炎培不但办学,每个星期还举办公开演讲会,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讲顾亭林等人的事迹,唤醒民众爱国意识和民主精神。6月23日,在南汇县新场镇发表演说时被知县戴运寅以乱党罪名逮捕,两江总督及江苏巡抚电令26日就地正法。在木匠商人杨斯盛和美国牧师步惠廉的大力营救下,黄炎培等被保释出狱连夜离沪逃亡日本。1904年春,南汇知县戴运寅被撤职,黄炎培回到国内,在上海南市竹行弄创办东城女学,又先后创办广明小学、广明师范讲习所。1905年,杨斯盛先拿出十二万银两委托在浦东六里桥创办浦东中学,黄炎培坚持德智体并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训练和管理,举办体育大会,使浦东中学闻名江浙一带,各地考察教育者争来参观。

  1905年9月,蔡元培召黄炎培到家里庄严而诚恳地问:中国的前途极其危险,要救中国,唯有革命,要革命,须要组织起来,共同奋斗。否则,力不集,事不成。……如今爱国志士都集中于同盟会了,你愿不愿意参加?黄炎培说:刀下余生,只求于国有益,一切唯先生之命是从;当然愿意参加④。加入同盟会后,成为蔡元培的得力助手,参与了章炳麟出狱后安排送往日本、邹容墓纪念塔落成等活动。1906年9月,蔡元培要去德国留学,将中国同盟会上海干事的职务交由黄炎培担任。黄炎培自此成为革命党人,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团结联络促使立宪派参加革命

  黄炎培因办学出色,1905年12月张謇等人成立江苏学务总会,邀请他担任调查干事,负责协调官方与地方学会之间的矛盾冲突。黄炎培曾说“为常任干事。这是我生深入社会的初步……江苏六十三县,我足迹及四分之三。”张謇是清末江浙立宪派的组织领导者,1904年以《立宪奏稿》向清政府陈述立宪主张,与赵凤昌(竹君)、汤寿潜等积极出版书刊,宣传宪政知识。清政府1906年9月1日发布“预备仿行宪政”谕令,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预备立宪。1909年各省建立立宪组织谘议局,张謇被选为江苏谘议局议长,黄炎培当选常驻议员。此后,张謇成为联络指挥全国立宪运动的实际领导人,黄炎培因此也成为江苏上海革命派、立宪派的桥梁和纽带。

  《钦定宪法大纲》明定预备立宪期限为九年,各省立宪组织认为是“以法令为罔上之美观,以章程为欺民之幻术”,选派代表聚集上海,组成33人的请愿代表团入京请求早日立宪。1910年1月16日请愿团抵京向都察院呈递请愿书,却遭到拒绝和镇压。这些由爱国而请愿的立宪派成员,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假立宪、真专制的骗局,他们在黄炎培等同盟会会员的联络组织下,由立宪转而走向了参加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3日,立宪派重要言论机关《时报》在一篇题为《论政治思想与革命势力消长之影响》的社论中明确写道:“今日革命风潮之所以遍于各省者,实由政府腐败有以致之也。”⑤

  辛亥革命爆发前,黄炎培不仅是江苏上海同盟会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江苏省咨议局常驻议员,上海地方自治组织——上海工巡局的议董,江苏教育总会(设上海)常任干事、苏州江苏地方自治筹备处参议。他积极地团结联络江浙立宪派、军民和商团参加江苏和上海地方性的革命工作。黄炎培曾“掌握大批党员名单暗号、电报密码,并负责党员过上海秘密招待接送事务,在这中间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廖仲恺就是这时候结识的一人⑥”“吴、赵(吴樾和赵声)都是我秘密收藏着同盟会同志名单中的人⑦”“在上海有一群政治意识不完全相同而一致倾向于推翻清廷、创立民国的战友,其中教育界为主力,包括新闻界、进步的工商界和地方老辈如马良(相伯)、张謇(季直)、赵凤昌(竹君)、姚文枏(子让)等。在上海很自然地成立起几个据点来,经常集会,教育总会是一处,工巡局是一处,山东路望平街时报馆上层息楼是一处,——《时报》是当时最进步的报纸,负责者狄葆贤(楚青)。又一处是赵竹君的家惜阴堂,张謇等来上海,时时会集在那里。而奔走联络这几个据点的是我。马相伯老人还时时招去徐家汇问大局情况⑧。”黄炎培还“结合了一大群热心革命的青壮年同志,每晚在上海望平街时报馆——最进步的报纸——小楼名“息楼”相聚;又经常集中南阳路赵竹君家互报信息,策划工作⑨。”黄炎培曾撰文写到“……教育性的江苏中心组织,经过几年,成为政治性的江苏中心组织,为的是集中这一群有力的人物……因此在辛亥革命洪潮中,成为江苏有力的发动机构。‘江苏省教育会’如是,由省级教育机构逐步成长为‘江苏省政治中心’,最终在辛亥革命中,成为推动革命的原动力!”⑩

  策划推动上海光复江苏都督易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指挥的军队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爆发了辛亥革命。全国各地的革命党人和民众纷纷响应,经商议,由黄炎培与赵竹君共同联络陈其美与李平书、叶惠钧等人一起发动了上海的军民和商团起义。“九月十三日(公历11月3日)下午,上海民军和商团巡警联络成熟,在闸北突然起义,上海全市挂白旗。当夜会攻清军惟一的武装集中地江南制造局,不得手。……继而民军和商团巡警陆续进攻,十四日上午8时终于胜利地攻破制造局。”“陈其美被推为沪军都督,李钟珏(平书)为民政长,将上海道、县的官印,都接收下来了。”

  “(九月)十五日下午,江苏苏、松、常、镇、太五属人民在省教育总会举行会议,公推代表去苏州劝程德全起义。我被推为代表之一,立即上车,到苏州则程已宣布独立。……”经黄炎培等人的工作,程德全欣然表示支持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江苏起义后,程德全出任江苏省督军,那时南京还给清江南提督兼署两江总督张勋盘踞着,各地民军公推程德全统率联军进攻南京。程都督慷慨就道,发表一篇誓师文,并于十月十二日(公历12月2日)率联军攻下南京。

  “南京江苏咨议局改组为临时省议会,设于苏州。咨议局议员改为临时省议会议员,十月一日(公历11月21日)行开幕式。”黄炎培成为省议会议员。十月十四日(公历12月4日),黄炎培、沈恩孚、冯少山等同盟会会员聚集于上海的江苏教育总会,发起召开“共和联合大会”“公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国名定为中华民国,定嘉禾为国徽”,并以上海社会各界的名义,电请孙中山先生速从海外回国主持大计。同时中山先生也收到了国内宋嘉树等诸多人士及团体的电报。“十一月六日(公历12月25日)孙中山先生从海外归来了。十日,直、奉、鲁、汴、鄂、湘、粤、桂、闽、晋、陕、滇、赣、皖、蜀、苏、浙17省代表集中南京,成立临时参议会,选举临时大总统。孙文以18票当选。——17省和上海市——  黎元洪当选为副总统。十三日,孙文由上海专车去南京,就临时大总统职。确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那天就是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此段引号内容均引自一文⑾)

  辛亥革命是一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黄炎培最初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意识,浓缩为他强烈的民主思想和爱国行为,积极加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革命团体,在"三民主义"旗帜下,组织武装起义,推动上海江苏革命运动。辛亥革命胜利,他又作为江苏临时省议会议员,参与“改用民主政体之讨议”,为终结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书目:

  ①黄炎培《抗战以来》国讯书店1942年出版。

  ②③④尚丁《黄炎培》

  ⑤《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

  ⑥⑨黄炎培《中国人民脑海中留着这样一个可爱可敬的孙中山先生遗影》

  ⑦⑧⑾黄炎培《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

  ⑩黄炎培《八十年来》

  另还参考:《黄炎培日记》第1卷;黄鲁淳《黄炎培在辛亥革命中的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