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我国扶贫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也为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新任务、新使命。
一、坚持以质争先,深化供给侧改革
中共十九大报告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中,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首位提出,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脱贫攻坚同样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要坚持以质争先、以优取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深化扶贫领域供给侧改革,提升服务质效,脱贫致富路上要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找准时机适时转型,将脱贫攻坚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历史交汇期,推进二者有机衔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恪守求真务实,开创履职新境界
“祸起玩忽之人,功败细微之事”,扶贫干部更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格遵守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在其位谋其政,在其岗某其责,强化“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责任担当,发扬“做事绝不做秀”的务实精神,提高工作质量,务求工作实效。读研期间,就跟随导师参与了多项扶贫领域的调查研究,参加工作以后,2019年因机构改革转隶到扶贫办工作,对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扶贫部门服务对象是广大贫困群众,而现阶段剩下的贫困户大多数都是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老弱或者残疾群体,目前的帮扶也主要是以物质帮扶为主,主要通过政策兜底来帮助脱贫,但他们依然是相对困难的群体,摆脱贫困户的身份以后如何帮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也值得关注,对于出列贫困村和脱贫贫困户的后续帮扶与监管也需加强,要抓好返贫监测,不断稳固脱贫成效。
三、坚守服务初心,当好人民勤务员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被提及203次,彰显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执政为民的深厚情怀。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中国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区,在湖南西部贫困的十八洞村,他向不识字也不会说“官话”的苗族大妈自我介绍:“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无疑,人民才是他强国战略蓝图中的主角,贯穿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群众听民声、听民意、谋民利、解民忧,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终身奋斗目标,在份内的工作范围和责任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作为一名青年扶贫干部,作为一名民建会员,我必将时刻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作为立身之本,立足岗位,坚定理想信念,苦练业务本领,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始终将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刻印心中,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主动深入一线、走进基层,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积极建言献策,开展批评监督,脚踏实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