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服务成为民主党派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民主党派在履职中要有新意,要出新招,作为我国民主政治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民主建国会,我们要努力使民建的社会服务工作围绕新时代伟大目标有效持续健康发展。
一、新时代民建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意义
第一、提升民建的政治能力。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其社会服务工作是一项政党活动,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广大党派成员能直接面对基层群众,了解社会、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而形成高质量、具可操作性的社情民意提案或议案。社会服务工作,是推动党派自身建设、组织发展的有力推手。第二、扩大民建的社会影响力,党派成员大多是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有助于树立党派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扩大了党派的社会影响力。第三、促进党派内部的人才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的新征程。各民主党派要按照“ 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 ”的要求 ,紧紧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重大任务, 凝聚全党智慧, 深入开展调研,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工作,丰富党派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同时在活动中发现培养人才, 加快民主建国会人才队伍建设。第四、增加民建的凝聚力。社会服务是聚党派成员的重要平台。党派成员借助这一平台,可以进一步调动成员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成员自身的使命感、荣誉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二、新时代民建对社会服务工作提出新要求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参政党提出了新要求:“参政党要有新面貌。要增强‘四个自信’,增强政治定力,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心聚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做出新的重大贡献。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增强责任和担当,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民主党派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新要求,拓展社会服务内涵,努力使社会服务工作适应新时代要求,围绕新时代伟大目标有效开展工作。
第一、新时代民建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思想政治基础。
第二、新时代民建的社会服务工作既要量力而行,更要雪中送炭,在补短板上做好文章、选好项目、细化内容。民建成员以经济界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为主要力量,是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大智库,党派会员要积极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地方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难点问题、推动创新创造的关键问题,为地方政府积极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要用实劲、做实事、求实效,特别是要在补短板上聚焦发力,把党派会员的智力凝聚起来、创造活力激发出来”。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民生问题,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专长,从大处着眼,在小处着手,做自己能做的、人民群众需要的、政府想要解决的服务活动,按照新要求创造性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第三、新时代民建的社会服务工作要成为参政议政的延伸和拓展。党派成员参政议政前提就是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调研老百姓关注度高、政府需要破解的问题和难点。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直接作用于社会的有益行为,直接面向基层,面对服务个体,是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将其与履行党派职能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通过对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服务,努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捕捉和获取参政议政的第一手素材,使参政议政落到实处,助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推进民主政治做实事,做好事,建诤言,献良策,捧爱心,更高水平展示社会服务工作的能力。
第四、新时代民建的社会服务工作应承载凝聚成员力量、发挥党派优势、塑造自身形象的功能。党派成员的积极参与是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如果离开了广大党派成员的热情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就如同空中楼阁,失去了可靠的基础,难以落到实处。选择开展的社会服务工作必须要能激发成员的满腔热情,唤起他们的关爱之心,努力提高社会服务工作的参与度。社会力量的支持是做好社会服务的有力保障,在没有社会服务经费预算和拨付的情况下,社会力量的支持往往成为决定社会服务工作能否持续的关键,选择开展的社会服务工作必须要能够凝聚党派外部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整合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要让社会力量愿意添柴加油、出钱出力。
三、新时代民建对社会服务工作的路径选择
第一、创新思路,凸显优势,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项目类型,让社会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新时代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必须认真学习党委、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自身优势,及早谋划、科学选择社会服务项目,认真研究经济发展、生态发展、文化发展、脱贫攻坚等新型社会服务工作需求,挖掘、拓展社会服务项目类型。以民建孝感市委会为例,在教育助学方面持续为革命老区大悟思源班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关爱思源班学子的学习和成长,近几年持续资助学生300名,资助金额达180万元。
针对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精准扶贫的大形势下,民建孝感市委会及时调整思路,探索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具体举措,实行“精准”规划,找准短板、精准发力,作为队员单位,市委会积极参加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党派优势为孝昌县王店镇河口村的精准脱贫工作献计出力。多为企业会员站在精准脱贫第一线主动参与精准脱贫工作,为当地百姓及福利院孤寡老人,送去了大量生活物资。
第二、坚守初心,主动作为,拓展社会服务新渠道,让社会服务工作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在传统的社会服务中,大多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党
派资源的不足注定了社会服务产生的社会效益有限。所以要寻求开展各种合作模式,联合的社会力量,加强党派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合作。例如:民建孝感市委会以解决困扰政府、群众多年的民生难题为切入点,启动一项或多项相互关联且涉及面广的社会服务项目,争取统战部、各政府机关单位、龙头企业、各民主党派、各行业协会、各社会团体等的支持与参与,打造新的“思源”社会服务品牌,这得益于对社会服务工作的不断创新。
第三、持续推进,行稳致远,提升社会服务工作能力水平,促进社会服务工作向专业化转变。在服务方式上,从“短期化”向“长期化”转型。积极探索流动服务与固定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形成长效机制。传统的流动服务包括医疗义诊、科普宣传、捐资助学等,要做到“精准扶贫”,实现完全意义上“面对面”,是有很大难度的。为此,孝感民建市委会以脱贫攻坚作为社会服务工作重点,加强学习培训,培养社会服务工作参与者技能水平,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党派优势为精准脱贫工作献计出力,民建孝南支部和姚保林分别荣获民建中央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还有多名会员战斗在精准脱贫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