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以来,民族工商业在西方列强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顽强抗争,自强不息,茁壮成长。以实业救国、民主救国为己任,百折不挠,在不同历史时期谱写出一曲曲民族赞歌。抗战时期,在重庆以民族工商业和国民职业教育为主要奋斗领域的进步人士,志同道合,携手创会,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民主民生不留余力、不计得失,不断奋进,持续为民族复兴发光发热。今年为中国民建会建会75周年,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拾贝串珠,作斯文以赞之,与同仁共勉。
一、救亡图存、实业民主建会建国
(一)夹缝求生与西迁自存,奠定民建会创会组织基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侵入我国,逐步冲击瓦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拓宽了商品市场和人力市场,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部分客观条件。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前夕,日军企图占利诱侵占沿海民族工商业,遭到业界的断然拒绝。民族工商业和行业组织上书要求政府组织西迁,并表示“誓为政府长期抗战的后盾,以争取最后胜利。”从1937年8月至1940年底实施西迁自存,在1937年以前,四川仅有工厂100家,1940年8月为847家,1942年为1153家,1944年为2071家。重庆沿长江东起唐家沱,西至大渡口;沿嘉陵江北至瓷器口、童家桥,沿川黔公路南至綦江,构成了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在重庆的工业命脉。大批西迁企业办有职工学校、子弟学校及附设各种职业培训班、文化补习班等。据统计,到1939年8月止,重庆83家机器工厂的4000多工人中,约70%是内迁工人。
中国共产党也高度重视民族工商业西迁工作,周恩来题词:“民族的生机在此。我的感想是:一、政府应以主要的人力、财力一部分支援民族工业;二、人民应以投资民族工业,服务民族工业使用国货为荣;三、厂方专家应不计困难专心一志,务期一物一业得底于成;四、民族工业的基础在重工业,而重工业的成果都不能短期得见,故必须以政府与人民的全力助其成。”西迁民族工业形成的新工业集中区,为抗日持久战提供了重要经济支撑,同时也为民建会提创会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周期率”与“窑洞对”,明确民建会创会思想基础
在抗战后期,大后方出现通货膨胀,物价急剧上涨,经济每况愈下。民族工商业者饱受国民党政府的管制、限价、重税、高利贷压榨勒索,大部分工商企业日趋衰落。1945年7月,在延安之行的对话中,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次延安之行,使黄炎培对中国的光明前途有了新的信心,意识到靠实业救国的理想并不能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不能为民族工商业拓展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既能在民主团结、和平建国中发挥作用,又能维护切身利益的政治组织。这为黄炎培日后民建会的筹组和发起奠定了思想基础。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召开民主建国会成立大会。从此,宣告了民主建国会的诞生,一个新的政党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
(三)新民主改造和公私合营,确立民建会参政议政领域
建国初期,国民党残余势力不断制造混乱,操纵扰乱市场。新中国经济形势面临严峻挑战。1949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组建了财政经济委员会,民建成员在参与财经委员会的工作中,为抑制通货膨胀、统一财政管理、调整工商业、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将自己经营的企业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并且做了大量宣传工作。荣毅仁、胡厥文、王光英、万国权、陈铭珊、乐松生等都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宣传公私合营给企业带来的新变化,说明处理清产核资、人事安排、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的政策,解除了工商业者的疑虑,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当中发挥了带头作用。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黄炎培就提高民族工商业者经营的积极性发表了意见。在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上,黄炎培提出民建要“协助政府宣传推行国家的政策法令”,“为了加速国家经济建设”而努力。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具体工作中,民建发挥自身优势,团结所联系的工商界人士,发挥了特殊作用。
二、改革开放,建言献策重振工商
(一)改革开放与五老火锅宴,重启民建会经济优势
1979年元月,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弢、古耕虞5位老同志应邀来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与邓小平共同商讨改革开放的宏图伟业。小平同志开宗明义说:“听说你们对搞好经济建设有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今天就谈谈这个问题。”
五老就“原工商者摘帽问题”、“工商界发挥技术管理专长”、“中美经贸关系如何改善”、“华人华侨如何回报祖国”等事项跟小平同志推心置腹,小平同志也开门见山一一回应。“五老火锅宴”过后不久,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信、光大、中商三大民营公司,分别由荣毅仁、王光英、胡子昂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成立。“一只火锅,一台大戏”,改革开放自此拉开序幕。习近平指出:“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 。
(二)风险投资与新经济,显示民建会勇于探索经济方向
1997年9月,在武汉到重庆的轮船上,成思危主持召开了一次以风险投资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邀请美国花旗成长基金、穆迪公司等国际金融机构参加研讨。随后形成《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几点意见》民建中央提案,提交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被列为“一号提案”。在风险投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支持高新技术的发展、开辟民间投资的新渠道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一号提案”提出后,到2001年,我国约有各类内资风险投资公司约160家,拥有资金约180亿元,国内风险投资管理公司约150家,境外风险投资的投入约3亿美元。
2000年,成思危在“新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报告中指出:新经济的概念应当包含知识经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是新的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新的经济活动模式,网络经济是新的经济运行方式。智者先知先觉,一言中的,自2000年以后,我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期,各种新经济主体、业态、领域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三、经济新常态,建言立功投身新时代
民营企业家缺乏影响公共舆论的资源,鲜有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有时无法得到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也较薄弱,他们的声音较微弱,可能会在社会中沉没了。民建做为一个参政党最贴近民营企业,能倾听社会上民营企业各方面的声音,能较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的重要论断,执行《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十字方针,为推进改革发展、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强大力量。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全球经济遭遇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的挑战,民建中央发挥党派自身优势,于3月17日在人民政协报建言《打好疫情防控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组合拳》,为全国重启经济提出一系列可行措施,助力全国经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下一阶段,民建会要把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要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发力,要围绕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做好全会的调查研究和参政议政工作;要在经济形势分析工作中要沉下去了解实际情况,从各自对市场的观察出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和建议,加强前瞻性谋划和规律性思考,提出真知灼见,做合格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时代,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民建会要进一步深入调研新时代经济形势,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人士优势,锚定经济建设方向,积极建议献策,参政议政。鉴史知今、继往开来、实干兴邦、民主大同!在这场历史性大考中,努力向历史、向国家交出满意答卷!
参考文献:
1.《中国民主建国会简史》,民建中央宣传部,2010年12月1日
2.《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8年11月1日
3.《小平会五老 火锅演大戏》,统战新语,2018年11月28日
4.《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10月23 日
5.《民建中央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在京召开》,民建中央网站,2020年07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