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吴文瑜:“郧县人”遗址及相关遗产保护亟待加强

信息来源:吴文瑜   发布时间:2020-12-07   浏览次数:3099

十堰市郧阳区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际知名的文化遗产地,是郧阳乃至江汉地区远古人类的家园。这里出土2具近乎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和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这些材料是研究旧大陆早期人类迁徙、扩散和东方古人群生存、演化及其后续发展的珍贵科学资源,对于延伸华夏大地的历史轴线十分重要。

由于诸多因素,目前对“郧县人”遗址和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应该加以改进和强化。应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政策,切实落实“郧县人”遗址保护规划中制定的保护、管理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划拨专门的保护与管理资金,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鉴于遗址部分区域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库蓄水的影响,国家、省、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优先安排学堂梁子遗址库岸防护工程,根据发掘、研究和建设、发展需要,预留相应的空间并采取切实措施避免遗址本体和相关资源遭受损毁、蚕食。

对于郧阳地区其他遗址和文物—文化资源,也应该加大保护与管理力度,避免珍贵的史前与历史遗产因现代建设和自然因素遭受破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郧阳淹没区在抢救性发掘中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但目前这些材料在库房、设施与装备诸方面不能满足安全保护、有效珍藏的需要,建议国家及省市部门加以关注,给予政策与资金倾斜,设立与文化遗产保护相适应、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博物馆以解决这批珍贵文化遗产的后顾之忧。

“郧县人”遗址及其出土材料仍然有一些不甚明晰的学术问题,包括确凿的年代、“郧县人”头骨的精确解剖学特点和内部结构,石制品的技术特点和功能属性,动物资源被人类利用的方式和程度,古人类的适应生存方式等。这些遗留问题都应该通过新的考古发掘、研究以及对已有材料的进一步整理、分析加以推进和解决。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大信息提取和分析的力度,加强学科交叉与合作,夯实学术基础,使相关的研究结论更精确、更有说服力,并不断探寻未知的领域,以取得新的突破与创新,为遗址和相关遗产保护利用以及科普传播提供更多素材和信息。

建议加大对“郧县人”遗址周边的系统考古调查和发掘,拓展“郧县人”及其后继者活动所留下的遗物、遗迹分布范围,并将目前已知的周边其他遗址及其材料纳入综合、比较研究的框架,在更大的时空下研究当时古人类的迁徙、扩散、生存能力等,增强该地区远古的历史信度,丰富其历史内涵。

推动将“郧县人”化石、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收录进通用教科书,提高“郧县人”遗址和郧阳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应加速推进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筹建“郧县人”遗址博物馆,使其成为科研、科普、研学游多功能基地,成为游人向往的热土,成为学生的校外课堂。要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对遗址做建设发展,为将“郧县人”遗址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