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流园地

调查研究工作的“三要三不要”

信息来源:李传平   发布时间:2014-01-26   浏览次数:2896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会中央和省委统战部号召全会学习开展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近日,习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越是处于改革攻坚期,越需要汇集众智、增强合力;越是处于发展关键期,越需要凝聚人心、众志成城,要积极引导所联系群众,凝聚广泛共识,积聚强大能量,深入考察调研,提出真知灼见,让党和政府看问题更全面,作决策更科学。作为一名从事具体参政议政工作的党派人员,积极响应号召,学习会议精神,研究难点热点问题,通过此次学习实践活动对民主党派调查研究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认为要做好调查研究就要做到以下“三要三不要”,更好地夯实参政议政工作基础,提高参政议政工作实效。

一、   调查研究选题要抓重点、塑品牌,不要泛泛选题缺乏重点。

能不能做好调查研究,选题是基础。调查研究的选题要做到“抓重点、塑品牌”,不能泛泛选题缺乏重点。“抓重点”是指选题应有“三个方向”和“一个侧重”。第一个方向是选择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有组织的考察调研”,我会一直以来立足湖北放眼全国,重点选择一些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广聚众智。第二个方向是选择地方党委、政府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这类问题往往很复杂,处理起来很棘手,但是又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更需要用心研究。第三个方向是选择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热点难点往往是矛盾集中、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社会关注度高、关联性大,解决起来难度很大,调查研究工作要坚持群众利益第一位的原则,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应对。“一个侧重”指选题应结合我会的界别优势,侧重某一领域的问题重点关注,持续关注某一领域的发展动向,集中力量办大事,多维度多渠道多次数的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建好言献良策,塑造参政议政品牌。

二、   调查研究分析要讲科学、具前瞻,不要蜻蜓点水信息滞后。

调查研究分析的科学性,体现在三个关键字——“深”、“广”和“高”。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建议,而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把问题摸清楚,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沉下身,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不能肤浅浮泛蜻蜓点水。我们的调查研究要具有广泛性,采取与党委、政府部门开展联合调研、通过政协开展不同界别的联合调研、开展不同专委会的联合调研等多种调研形式,及时与职能部门联系沟通,了解政府部门的最新动态,弄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部门思考了哪些问题,尝试了哪些努力,出台了哪些政策,遇到了哪些困难。只有这样,我们的调查研究分析才不会内容不全、信息滞后,建议不可行。调查研究还必须要有理论高度,除了积极发挥会内特邀观察员等相关会员的作用,还要大力邀请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参加调查研究,从而让调研结果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具有理论支撑和理论高度。调查研究还应具有前瞻性,措施建议不能滞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已经高速发展三十多年,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保持这种高速增长的发展劲头。这就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一定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加强学习,开拓视野,研究事物发展规律,加强战略思维,用发展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

三、   调查研究结果要可操作、能转化,不要无法实施束之高阁。

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将调查研究成果写成报告束之高阁,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要为党委和政府解决问题提供思路、提供办法,要将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规划和工作措施。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在调查研究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我们的调研成果一定要“接地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要提出一些无法在实际工作落地的工作建议。第二我们应该加强和党委、政府的沟通,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将调研成果报送相关部门。第三,对于调查研究成果要持续关注跟踪反馈,一方面要获取相关政府部门反馈,另一方面,如果调研成果在实际中得到应用还应获取基层反馈,根据反馈信息要将调查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