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流园地

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民建故事

信息来源:肖英   发布时间:2017-08-04   浏览次数:1815

文化之于一个国家的意义相当于一个人要吃饭喝水穿衣一样重要。人不吃饭不喝水不能存活,国家没有文化无法建设,社会没有文化无法发展。

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从传统礼仪到现代文明,从语言文字到饮食服饰,从家风民俗到节庆乡愁,从婚丧嫁娶到待人接物,从英雄传说到诗歌乐舞,耳濡目染、深植于民。文化渗透于国家、民族的全部社会生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着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滋养,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以价值观为精髓,融入社会生活、浸润思想道德。

文化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是一个国家的血脉和灵魂;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一、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哪里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总源头,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构筑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灵魂归宿和精神家园。

这份自信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来自革命文化的精神,来自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发扬,来自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积淀和凝结,来自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特别是对其中蕴涵的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基本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

1、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继承

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以与生俱来的民族特色,以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卓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绽放夺目的光彩。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体现中国独特思想智慧的《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在海外亦有深远影响。明清时期的文学巨作四大名著,其知名度、故事性、创造性和文学艺术性都是非常非常优秀的。其流传之广泛,在文学史上影响之深远可谓达到了巅峰。不仅被现代多次翻拍成电影、电视剧。还流传至海外,使各领域学者花费大量时间将其翻译成英文译本,在西方读者心目中同样成为经典。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只有一桌二椅,却能够“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这种写意的美学品格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在唐朝时期,中国文化就处于一个先进时期,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日本一向崇拜强者,鄙视弱者。唐朝时,日本仰慕大唐文化,多次派遣留学生、学问僧组成的“遣唐使”来唐朝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如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长期留居中国,擅长诗文。在唐历任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他与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常作诗相酬赠。日本留学生回国以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日本不仅学习唐朝的文化,还学习唐朝先进的生产力及生活习惯方方面面以及政治制度。相当于将唐朝整体复制了一遍,包括文字、服装、饮食、礼仪、建筑等等各个方面,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地都是仿照唐朝长安城的布局建造的,至今仍保留着唐朝的风格。

2、来自于革命文化的精神

革命文化成长于中华文明的危难之际,在最艰难的岁月中,革命者牢牢把握最先进的革命理论,紧紧植根于人民群众,焕发中华文化的最大创造力,成就了全新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的核心是大众文化,它崇尚底层文化、整体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联系群众的新理念和新作风。革命文化的特质在于实践中创新。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革命实践检验,又从革命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丰富和创造自我的过程。

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是共产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做出重要论述:“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中,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传承、融合和发展创新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

3、来自于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发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内容和中华民族形式相结合的全新的文化。是共产党带领人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基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切文化实践的总和,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在文化上自信的话,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的,我们比其他任何民族都更有理由在文化上自信、更有资格在文化上感到自豪。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科学总结历史文化遗产,把那些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禀赋、特点、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并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加以发扬光大。

二、民建应该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

作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七十余年来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亲密合作伙伴,作为努力推动中国共产主义事业一路前行的合格参政党,民建在坚定文化自信上首先应该讲好自己的故事。

1、讲好“窑洞对”与“历史周期率”的故事

194571日,我会的创始人之一黄炎培先生等6人飞赴延安考察,亲眼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74日下午,毛泽东主席邀请黄炎培等人到他所住的窑洞里做客,整整长谈了一个下午。在一段谈话中,黄炎培问毛泽东:“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有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黄炎培先生这一席耿耿诤言,掷地有声。毛泽东主席庄重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听了毛泽东的回答,十分高兴,他说:“这话是对的,只有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个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个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窑洞对”后,黄炎培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的光明前途有了新的信心,也为194512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日后的民建对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拥护与协助起到了重要作用。

2、讲好民建先贤坚持民主建国的故事

建会之日,黄炎培在讲话中说:“我们站在民众立场,清清白白,不依靠特殊势力,完全依靠民众,因为我们本身就是民众之一。本会各分子,均有正当社会岗位,没有以政治为职业者,决不做某一党某一派之尾巴;亦决不排斥任何党派,对人民有利之行动,我们都赞成,反之,有害于民之行动,我们坚决反对。”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并不接受民主党派的存在,自建会之初起便对民主人士进行疯狂的打压报复,民建成员和工作人员更是被特务分子非法抓捕、毒打,一次次造成受伤流血事件。其后更进一步歪曲事实、颠倒黑白,造成舆论压力。《中央日报》曾叫嚣要“解散民主建国会。”

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暴力行径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民建先贤们并未放弃,先后推派代表赴京请愿,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要求停止内战,并参加反内战游行。在做各种努力后都无法扭转被残害被镇压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积蓄力量,民建总会由公开活动转向秘密的地下斗争。在面对国民党特务一次次挑起内战,伤害人民的行动中,民建的路线逐渐转向了坚持和平方针,阻止内战,为和平奋斗的共产党一方。也做到了建会之初的宣言“对人民有利之行动,我们都赞成,有害于民之行动,我们坚决反对。”

3、讲好民建始终与党亲密合作的故事

从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捐钱捐物捐献飞机大炮,到送子女上前线一身戎装保家卫国;从参加“三反”“五反”运动到带动工商业改造,推动全行业实行公私全营;从推动成员和工商界人士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到围绕改革开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参与宪法修订、积极建言献策到饮水思源、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动。这其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有流血流汗的故事、有奉献牺牲的故事、有坚守初心的故事、有爱国为民的故事,这些故事写就了民建人始终不辱使命,忠诚于国家、忠诚于组织、忠诚于人民,彰显了民建人“责在人先、利居众后”的高尚品质和崇高风范。

一路走来,民建人始终坚定不移地协助中国共产党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影响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这其中蕴含了无数数不清的故事。只要有心,信手拈来,处处皆故事,人人讲故事。

小到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团体,大到每个城市、每个地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民建自成立72年来,由战争走向和平,由被独裁者打压到被共产党带领,由艰难独行到与党同心同行,早已创造了数不尽的故事源泉,拥有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向中国讲好地区故事,讲好城市故事,讲好民建故事是我们当下马不停蹄要做的事情。

                    (作者系民建随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