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流园地

关于我省以创新驱动赋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思考

信息来源:袁伟俊   发布时间:2022-07-12   浏览次数:2210

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湖北省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百年之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王蒙徽同志代表中共湖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奋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报告。会议结束后全省迅速掀起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学习热潮,我也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报告中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极富鲜明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充分彰显湖北的有利条件,在国家所需中体现湖北所能,也为湖北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空间和潜力所在。

一、总结成果,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

过去五年我省建成支点实现历史性突破,走在前列迈出关键性步伐,谱写新篇取得标志性成果,五年砥砺奋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身为湖北的青年党员干部,倍感骄傲和自豪,对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应倍感珍惜。在总结成果的同时,也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湖北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为之努力。报告中出现了很多新的表述,最引起我关注的是从九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其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省目前存在的短板,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作为民主党派机关干部,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应学深学透,才能在建言献策过程中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为我省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绵薄之力。

在最近几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调研中,通过与市州各职能部门和企业座谈过程中明显发现,各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还存在如下几点明显的不足。一是企业对高精尖人才的招揽和引流能力还非常薄弱,纵使地方政府给了相应人才政策,但除武汉外,很多市州的龙头企业的人才引进量远远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二是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虽然有诸如孝感市的网安产业与学校结合的比较紧密,但明显能感觉到高端制造业产学研结合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目前还存在巨大的可提升空间,众多高校设计出来的设计方案落地困难,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未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高校主研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三是基础设施薄弱,且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还偏弱,投入分散布局欠合理。四是供应链短缺,国产替代还未能在产业链上做到全覆盖,成本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巨大。决绝这些不足也是在新发展阶段过程中国家赋予我们的新任务。

二、分析形势,找准我省科技创新发力点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爆发后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解决新时期面临的各种中长期矛盾的重要战略举措。技术赶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能力的积累和不断革新是重中之重。政府产业政策的设计需要立足于技术赶超理论而非比较优势理论,通过技术赶超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内涵型增长,从而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因此在湖北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重要的战略支撑,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补齐产业科技的新短板,打通科技经济融合发展通道,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推动现代产业发展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创新驱动,引领湖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近年来,湖北省在高端制造,打造万亿元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汽车制造等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为了尽快完成产业的转型升级,我认为我们要牢牢把握新一轮全球创新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形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发挥优势,提升高质量创新驱动效能

湖北省科教、人才相对于相同区位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优势,省内高校林立且每年有相当规模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充分发挥这些湖北科技创新的资源优势,解决一批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中重大“卡脖子”问题,完善湖北省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更好满足湖北省高质量发展需求,而不是仅停留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上。在构建统一大市场的调研中,有多家制造业企业反映,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地缘政治大行其道,很多高端制造产业的原材料价格动辄数十倍的涨幅,甚至直接禁运,有的技术支持也能随时叫停,这些“卡脖子”问题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都造成了极大影响。而企业自身的投研能力不足或者研发成本偏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重点聚焦我省重点产业的转型需求,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做到资源互通,构建产业创新的平台体系,汇聚资源优势对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攻坚,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根据我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构建相互联动且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解决很多市州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校企合作要不断加强,逐步弥补产业创新短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政府能在制度上给予充分支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效能。

四、科技赋能,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提供支撑,要强化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加快提升重点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才能肩负起科技赋能、支撑湖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历史使命。通过认真学习王蒙徽书记报告,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1、强化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产业链和价值链升级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要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的统筹,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融通协同创新,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化瓶颈问题,不断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制造业等产业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发展,引领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

2、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要紧紧围绕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布局,不仅要培育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大型企业,还要善于发现和培育极具潜力的“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中最具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主体。

3、聚集科技创新要素。创新要素在某一区域的高度聚集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功的重要标志。加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资源与科技创新中心的深度对接,使之形成汇集高端科技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不仅要吸引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加大力度支持更多高新技术成果在园区转化并实现产品化、产业化的同时还要采用引进与培养结合,吸引国内外一流创新人才来鄂工作,集聚一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急需的高水平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补齐产业科技创新人才短板。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干部,要牢记嘱托、不负使命,立足本职岗位,进一步找准民主党派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共振点、突破点,在全面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发挥应有的担当和作为。在今后工作中,要坚持学用结合,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和提升履职服务本领上下功夫,切实把党代会精神学深悟透,在深刻领会精神内涵上求突破,将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变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做到深学笃行、学深悟透,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要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严谨工作作风,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为我省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贡献力量。

(作者系民建湖北省委调研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