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精准扶贫 民建在行动

民建武汉市委开展精准扶贫系列行动

信息来源:汪雪梅   发布时间:2016-08-11   浏览次数:3682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精准扶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民建武汉市委将职业教育培训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法。民建武汉市委继承发扬会的优良传统,在长期关注民生、推进职教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基地+培训”的模式。一是建立“温暖工程实施基地”,用于对贫困农民工及其子女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到2016年,民建武汉市委已在该基地投入近十七万元举办了八期职教培训班,三百余人得到免费培训并全部被推荐就业;二是设立“起点农民工帮扶基地”,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主要帮扶对象,免费为2万多农民工找工作并进行职前培训,较好的达到“灯亮一盏,光洒成片”的效果。

在注重造血的同时,民建武汉市委也坚持分类施策,适当输血,救人以急。在美丽乡村共建活动中,民建武汉市委向江夏区舒安街大安村捐赠9600元,用于资助该村开展环境卫生保洁工作,致富保洁员的年度工资;并组织会员企业武汉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中心的专业团队为留守老人进行视力检测筛查建档并普及相关眼科知识。在与综治共建单位洪山区张家湾街开展结对共建的活动中,民建武汉市委持续关注街道需求和发展,三年时间里,陆续向街道捐赠逾3.9万元,用于困难户慰问、抗洪救灾、讲座培训等活动。在局级干部对口联系点制度的落实过程中,专职副主委李海波带领民建武汉市委向对口联系的江城明珠社区为困难群众送去价值近3000元的绿豆、白糖、食用油等生活物资。在黄陂区李家集街,民建武汉市委将结合自身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将活动重点放在建设“环境之美、风尚之美、秩序之美”等方面,着力共创文明、共建和谐、共促发展。专职副主委李海波专程到李家集街民安集村调研,与村干部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村里的人口结构、土地数量、村民收入、村集体收入等基本情况。李海波副主委还就如何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为困难户排忧解难、组织民建会内资源到村里开展服务等问题与村干部深入交流探讨。期间,李海波一行看望了因类风湿瘫痪在床的困难户吴抉银,并赠送帮扶金3000元,勉励她克服困难,战胜病魔。随后,民建武汉市委先后向该村捐赠2万余元修建公共厕所、垃圾池、花坛等,用于改善村卫生状况和居住环境。

民建武汉市委还鼓励、引导和支持会员投入到精准扶贫活动中来,发挥个体行业优势,主动开展特色工作,如物资援助、电商扶贫等。会员董玉霞的湖北省阳光慈善物资中心先后启动“情系川藏献爱心、阳光慈善万里行”、“阳光助学”、“阳光助孤”等活动,捐助各类慈善物资价值近千万元,受助人数近万人。仅2015年,中心还在湖北省贫困地区十堰房县的20所留守儿童学校援建爱心图书室,捐赠总价值108万的校服、学习教材、各类书籍、电脑、药品等,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有书读、读好书。此外还参与武汉市对口援藏活动,向西藏山南地区定向捐赠价值60万元爱心物资,包括300多台轮椅、1000多套校服,几千套学习用品、600多盒药品等。

会员张琳企业武汉微小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电商从业者的技术和资源,搭建“巾帼巧娘智能脱贫站”,提供后台技术服务,帮助贫困地区妇女创业者进行项目的线上推广营销,最终帮助妇女创业脱贫。目前,该公司已经分别在宜昌秭归、黄陂养蜂场、南阳兴山、黄陂伏马山开展培训;辅助南阳兴山县农村合作社建立了智能服务站,在襄阳市谷城县试点推进“县域农业实用社交媒体农技推广平台”。通过智能脱贫站,帮助了近500家贫困家庭、近1000人贫困人群,其中贫困妇女近400人,销售额达到8万元。这些基于信息数字技术、云储存和大数据应用搭建的“互联网+农业”平台,能让每一个乡村介入互联网进入数字时代,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塑造智慧农民智慧农村。

民建武汉市委着力于建设一个有利于脱贫的环境,培育一项有利于脱贫的能力,合理安排扶贫内容和扶贫资金,将脱贫致富带入到民众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