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流园地

一盏煤油灯

信息来源:赵启喜   发布时间:2018-06-11   浏览次数:2965

回家帮父母收拾旧物,在搁楼木箱子里发现一盏煤油灯。灯罩已损裂,油早没有了,灯心也变腐了,不过一切跟过去时一样,只是身上披了一层厚厚的油垢。记忆中,豆点大的煤油灯,就是我心中的希望之灯,伴我度过漫长的黑夜,迎来一个又一个黎明的曙光。

我出生在鄂西一个偏远的穷山村,山大人稀,交通十分落后,信息闭塞。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8个,人多开销大,家里经济拮据,一盏煤油灯还是家中的“奢侈品”。从我开始记事算起,煤油灯伴我上完小学,进入初中,直到高中毕业。那一盏煤油灯,是父亲亲手工制作的。找一个废弃的小瓶子,在瓶盖上打一个筷子粗细的眼,用牙膏皮或者铁片卷成的小筒做成灯柱,然后把棉花或者废布条捻成芯条穿进灯柱里面,这样,一个简易的油灯就大功告成了。因为家里穷,劳动力少,白天放学回家都要去帮父母干活争“工分”,晚上抽时间做功课。煤油是凭计划供给,为了节省煤油,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每天晚上做功课都要共用一盏灯。晚上,夜幕降临,在饭桌的中央把煤油灯高高架在一个小凳子上面。父亲说,高灯低亮,所以煤油灯就放到一个比较高的地方,我们在桌饭上围坐成一圈,各写各的作业。在使用煤油灯的年代,家里也曾经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不是关键时刻灯里没油了,就是油灯被飞蛾扑灭或者被风吹灭,有时还会掉下一砣烟炱,用手一抹,手和书污的黑漆漆的,脸上也是黑一块白一块的,远看就像戏台上的包青天。记得有一次,我们姐弟几个在一起做作业。因为我还在上小学三年级,作业比较少,做完后就坐在椅子上打起瞌睡,一不小心头挨上了煤油灯,一股焦糊味过后,我的头发眉毛就损失了一半,等到我清醒过来,正在做作业的哥哥姐姐已经笑的人仰马翻,说这就是“火烧眉毛”。

我们兄弟姊妹多,有时为争一盏灯,吵闹半天还歇不了嘴。父亲没办法,就又做了一盏煤油灯,晚上我们兄弟姊妹分成二组,一组用一盏煤油灯,总算平息了“抢灯之战”。多一盏灯就多一份煤油消耗,超出了每月的供油计划。母亲就找别人说上一堆好话,用大米、菜籽油什么的换一些煤油票,保证煤油灯没有“息火”。为节约煤油,母亲就常常坐在我们身边借着亮光,一边讲《女娲》、《白蛇传》、《孟姜女》等民间传说故事,一边缝补衣裳。有时,父亲还搬来打草鞋的器具,就着亮光搓起麻绳子,编织一双双草鞋,直到我们完成作业才收工。如今,每当我坐在护眼型的节能灯下静心写作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这一幕,成为我一生都感到温馨的场面。

高中毕业那年,时间已经到了199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村子终于通上了照明电。在灯泡正式点亮那天,村民们买了鞭炮燃放庆贺,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那天,父亲就给我们许下了一个心愿,那就是我们家也要通上照明电,用上电灯泡。父亲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又是种地,又是养羊、猪、鸡,还上山打山货,下河捞鱼摸虾……一分钱一角钱地积攒,二年多时间才好不容易筹够装电灯的开户费。家中请来了村里的电工,为家里布置了电线,通上了照明电,用上了梦寐以求的电灯泡。至此,我家终于迈入“电力时代”。记得那天电线电灯装好之后,母亲精心做好一桌饭菜,父亲弄了一碗包谷酒,一家人坐在电灯之下,吃吃喝喝,欢声笑语不绝,像过大年一样开心。吃完饭后,我们坐在灯下还不愿离开,看书下棋到深夜,才恋恋不舍地关灯睡觉。刚通电时,担心电费贵交不起电费,家里用的是20多瓦的小白炽灯,亮度不高,电压也不稳,碰上用电高峰时间,灯泡时明时暗,有时就像一朵南瓜花,读书写字十分吃力。

时光飞逝,岁月流转。随着改革政策全面深入落实,我家经济条件一年比一年好转,家中的土房子也改建成了砖瓦房,墙壁上还刷上一层白色涂料。家中电灯泡换成40多瓦的功率,后来又换成50多瓦的功率,电压稳定,很少停电断电。再后来又换成日光灯、节能灯,雪白雪白的,母亲晚上补衣不用凑在灯泡下了,坐在家中任何地方都能自如地穿针引线。二哥结婚,父亲还特意进县城挑选了几款既时尚又节能的灯具,安装到堂屋正中的天花板下。到了晚上,打开五彩的灯光,变换闪烁,隔壁小孩们兴奋不已,时常跑到家中把灯关了再开,开了再关,乐此不疲。

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国家组织电力部门开始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升级,大力推广倡导使用节能电灯,合理调整农村生活照明电价,家里电费与以前相对比,不升反降,猪圈、牛栏、羊棚都安装上节能电灯,晚上可以放心吃夜食,动物与人一样,享受到了电灯带来的好处。

如今,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快步提高,在我生活的山村,太阳能照明、沼气照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各种各样的照明工具已令人烟花缭乱,家中的台灯、床头灯、地灯、充电手电筒等等应有尽有,就连小孩穿的旅游鞋上都安装了彩灯,走起路来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到了晚上,乡村道路两边,竖立的一杆杆自控路灯,雪亮雪亮的,溜光溢彩,人车畅通无阻,洒下一路欢声笑语。

40年的发展,40年的变迁,我家的照明方式从煤油灯小马灯发展到手电筒电灯泡再到今天的各种各样的自控触摸节能灯,今非昔比。是呀,一盏小小的煤油灯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作者系民建宜昌市点军区基层委员会委员,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