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流园地

统一战线是法宝 民主政治显威力——民建青山区工委40年历程

信息来源:王士铭 周金志 屈鸿雁 石秀华   发布时间:2018-07-03   浏览次数:3204

一、民建青山区工委的雏形和沿革

青山区是因兴建武钢而得名的。那时青山的中心在青山镇,行政区划隶属武昌县,距离武昌20多公里,基本上没有大的工商业者,唯一能挂上口的就是徐家的青山麻烘糕,也只不过是小手工作坊而巳。整个青山小镇以小商小贩居多,没有什么做大生意的买卖人。

随着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周期的开展,同时也掀起了对社会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高潮。不少“三小”(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成为新时期的劳动者。为了加强对这批人的社会主义教育,政府把这一任务交给中华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这批人在党的政策感召下,积极投入“公私合营”活动中,使政府很快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由于当时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中华工商业联合会(俗称二会)合署办公,二会领导人交叉任职,二会会员互通身份,也使这批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批民建会员。

1956年,武钢建设如火如荼,武汉市政府号召全市各行各业支援武钢。后来成为民建青山区第一任主委的方家厚,是汉口统一街炸油条的,到青山后成为蒋家墩(红钢城前称)和平餐厅的掌门人;后来任工商联主委的徐义生,是硚口区一个小绸布商,任蒋家墩建新绸布商店经理。

1958年,从全国各地到青山区工作的民建会员有16人,市民建决定成立民建青山区直属支部,方家厚任支部主任。1985年青山米面厂支部成立,沈柏萱任支部主任。1993年,青山直属支部与米面厂支部合并,成立民建青山区总支,邱国卿任支部主任。1988年,武汉市第七棉纺厂和青山米面厂有一批同志加入民建。

1990年前后,几名区属局级干部(周金志,区工商联主委;吴兴斐,区司法局副局长;黄彦强,区水务局副局长)和几名科级干部(邱国卿、戚继敏、郭宏华、何丰润、于清旭)加入了民建,使当时的民建青山区总支队伍扩张到70多人。这些力量的加入,使民建青山区总支年龄上年轻化,会员来源多样化,知识结构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995年,民建青山区工委成立了!邱国卿任主任委员。1997年——2011年,吴兴斐担任民建青山区工委主任委员。2011年,区工委改派后,邓超华任主任委员。2016年起,赵千红任主任委员。

逝者如斯夫,民建青山区早期的几位元勋毛士松、方家厚、徐义生、沈柏萱、邱国卿等几位老前辈先后离世,但他们为民建青山区初期所作出的贡献将为我们铭记,民建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也会延续下去。当历史进入新世纪,也为民建青山区工委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以刘国民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加入民建;孙君恒、石秀华等武科大高级知识分子加入民建;一大批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律师、医生充实到民建队伍。截至20182月,民建青山区工委会员已达151人,年轻的会员为区民建注入青春活力,使民建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民建青山区早期的艰难和奋斗

民建青山区支部成立初期,其基本成员多是因援建武钢“移民”而来,人数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当时青山建区时间短,离市区又远,交通极为不便,称为一条路(和平大道)、一路车(公交车16)、一趟船(蒋家墩一汉口苗家码头轮渡)。因此信息闭塞,参加活动不多,影响力不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统一战线工作受到极大冲击,民主党派工作基本上停滞。

当时条件艰苦,没有办公地点,没有活动经费,有时活动就在王士铭家,活动完后,王士铭的二女儿给大家做饭。为了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毛士松、沈柏萱、方家厚、徐义生、王士铭等积极参加人大、政协组织的活动。由于他们几名老会员的不懈努力,青山区支部也曾获得市民建的好评,还被评为省民建的先进支部。

这里,重点介绍二位民建青山区早期会员毛士松和沈柏萱的情况。毛士松(1913年一2002),男,大专文化,一冶机械处离休干部。19457月在重庆新民机械厂任工程师。当时的厂长是民建创始人之一的胡厥文。经胡厥文介绍,毛士松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协助胡厥文创办民建的筹备工作,是民建最早的会员之一。毛士松博学多才,是冶金部著名的建筑机械工程师,为武钢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毛士松是当时的青山区人大代表,是青山区第二屇政协委员。他和民建青山区的老会员一起开展会务活动,鼓励大家继承和发扬民建的优良传统,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投身到伟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

沈柏萱(1920年—2007年),男,浙江余姚人,青山米面厂总工程师,1985年加入民建。沈老从事面粉加工业60余年,工作勤奋努力,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公私分明,曾三次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出差,但三次都过家门而不入。他曾设计和指导了全国60余家面粉加工企业的改、扩建工作,涉及生产规模800余吨。他刻苦钻研小麦碾皮制粉新工艺,被当时的国务院科技干部局授予工程师称号,是武汉市唯一的面粉加工业工程师。他曾两次当选武汉市人大代表;当选武汉市劳模。他不顾年老体弱,为民建的发展奔波劳累,以近70岁的高龄出任青山米面厂支部主任,受到民建中央的表扬。他的贡献,在民建青山的发展史上划上浓重的一笔。

这就是民建青山区的老人们,他们坚守民建阵地,继承民建传统,体现了民建人特有的执着精神和坚定意志,展现出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感召力,在青山这个早期边缘小镇的政治舞台上,留下了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风雨同舟的不朽篇章。

三、民建青山区工委在呐喊中成长 

民建青山区工委成立后,认真组织和参与多样活动,积极建言献策,发出来自民建的“呐喊”。先后组织参加了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客家文化研讨会;昭君文化论坛。经济发展支部组织会员,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录工作和生活的河南省兰考县学习考察。孙君恒撰写的湖北古镇文化的调研文章,被《湖北日报》全文刋载。石秀华牵头的七人团队,对全区民营科技企业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她们深入工厂、政府有关部门,历时3个月,最终形成《关于青山区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为区委、区政府在深入了解民营科技企业、扶持及制定相关政策上起到了很好参谋作用。

区工委组织会员,远赴重庆,追根寻源,了解老一辈民建领导人的奋斗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邓超华参加市民建关于武昌昙华林恢复建设的调研活动,几点建议得到市政协副主席彭富春的肯定,为恢复昙华林历史风貌街区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李生荣撰写的《论参政党自身建设思想成因与道德选择》荣获民建中央理论课题一等奖。周金志撰写的《关于加快红钢城商业街建设》的调研课题,经时任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贾耀斌批示,青山区商务(旅游)局给予回复。赵晶参加省、市民建举办的纪念民建成立70周年演讲比赛,荣获省民建三等奖、市民建一等奖。石秀华撰写的《关于加强我市环卫设施建设的建议》调研课题,代表市民建在武汉市委召开的双月座谈会上作主题发言,后转化成市民建的集体提案。这些会员的活动和建言献策,代表了民建青山区工委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民建青山区的领导人积极进取,一茬接着一茬干。从方家厚到邱国卿、吴兴斐,民建领导人克服多方面困难,砥砺前行。2011年邓超华当选为新一届民建青山区工委主委,他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卓越的组织能力。他仔细了解民建青山区的工作状况,大胆启用骨干会员,加强支部建设,调整几位副主委的工作分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全体会员热情高涨,工作局面迅速打开。

以邓超华主持工作的这一届民建青山区工委,五年来共向市、区政协提出高质量的提案近5O件;上交社情民意近150件;上交调研课题近60件;上报市民建网站报道近200篇。2014年一2015年,民建青山工委二度被评为区政协先进集体。

2016年,因年龄原因,邓超华离任,由青山区安监局局长赵千红接任。这位曾被评为青山区优秀公务员的中年女性,作风严瑾、思路缜密,她是省、市、区政协委员。她将带领青山区民建投身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之中。

    四、统一战线是法宝 民主政治显威力

1979年秋,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至今己有整整40年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增速一直维持中、高速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我国离繁荣富强的民族梦想前所未有地接近。

民建青山区40年的发展历程,是青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史,是民主党派“同心同德跟党走,改革开放求发展”的奋斗史。民建青山区最初只有1名区政协委员,现在有2O名区政协委员、3名市政协委员、2名省政协委员。区各民主党派都落实了办公、会议用房,活动经费也都得到落实。这一切充分说明了,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民建青山区工委也实现了同步发展。

区民建40年的发展历程,是民主党派和执政党“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团结历史,是执政党和民主党派政治协商、多阶层的劳动者形成统一战线的人民民主发扬光大的历史。回顾历史发展,我们看到多党合作的制度进一步巩固,民主协商的政治气氛更加浓厚。我们将继续在参政议政中发挥积极作用,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为我们共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作者系民建武汉市青山区工委会员)